第(1/3)頁 總的來說,朱元璋也就是在復制朱櫟的漢中模式! 像是這種事情,他老朱想不出來該怎么干的,反正照著抄作業也就是了! 君不見各路藩王全都在抄這個作業么? 高傲如老四那種性格,一樣也在抄! 但香也是真的香,哪怕比不上漢中,但也能讓所有人都能明顯嘗到甜頭,這就說明了老九的可怕! 其實這也是必然的! 主要是朱櫟的一系列改革和政策的確對經濟和民生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在古代,普通老百姓基本就沒有什么收入來源,想要活著,更多的還是靠種下的那一畝三分地! 自己家里有田地的還好,如果給人當佃農,遇到黑心點的東家,一年到頭即便是大豐收,能不能吃飽都會是個問題! 不像是現代社會,即便是沒讀過書,還能跑去餐館里當個服務員,工廠里去打打螺絲,包吃包住的行業也是大把,只要手腳健全,肯賣力干活的,肯定餓不死! 但在大明朝就不一樣了! 像是包吃住的工作,也就只有類似酒樓的這種消費場所才有! 或者你干脆賣身進大戶人家當家奴去,或許餓是餓不死了,但一輩子伺候人,被人當驢使喚,也就那樣了,能看到出頭之日么? 做夢吧! 再加上大明朝的戶籍都是世襲的! 你想要學一門手藝,也得你老子也是干這個的才行! 比如鐵匠的兒子可以將來也當個鐵匠,木匠的兒子將來當個木匠! 但是鐵匠的兒子去當木匠,戶籍這一關伱就過不去! 朱元璋早年規定的黃冊制度的確對他的統治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包括戶籍限制等等,就是為了不想讓工匠一類職業減少! 但同時弊端和缺陷也是最明顯的! 不過朱櫟但凡是能夠上位,都會把那些不合適的制度都給改了,戶籍制度的改革,將會是他未來改革的第一步! 倒不是朱櫟想要當救世主,而是他很清楚,國家的經濟國力想要發展起來,很多事情必須要去做,否則自己想要讓大明迎來盛世的計劃,根本無從實現! 以前也就是朱櫟這么想,現在學著抄作業的朱元璋,也在這么想! 沒辦法,誰讓老朱同志有一個國運祥瑞,能夠預知未來呢? 漢中的改革就是好?。? 除了主要的士農工商這幾個階層之外,朱櫟已經不對匠戶做出明確的限制了,崗位世襲制,在朱櫟這里已經不存在了! 也就是說,你老子是當鐵匠的,你同樣也可以去學著當木匠,甚至去經商都沒問題! 當規則被打破之后,普通老百姓的選擇必然會多起來,也能夠多幾條出路,讓整個社會環境開始變得活躍,隨之而來的便是經濟的增長! 就像是修路一樣,朱櫟招工人并不限制戶籍,哪怕你是從商的,或者種田的,都可以來干活,反正工錢月結,薪資普遍都在1000文錢左右,也就相當于是一兩銀子! 漢中附近的很多老百姓,都削尖了腦袋想要去漢中謀一條生路! 至少西北這邊的老百姓,還有的選擇! 也可以說在漢王朱櫟治理下的老百姓太幸福了! 相比之下,西北之外的大明普通百姓,有些人甚至一輩子都沒能離開戶籍地,因為被抓到可是要送衙門挨板子的! 所以漢中能發展起來,得益于漢王朱櫟的改革政策,而西北地區的老百姓,也都會對這位漢王殿下心存感激! 日子一天天好過了,老百姓心頭自然就會有一桿稱,知道誰才是真正的對他們好! 一開始的時候,那些前來干活的老百姓可能還會有疑慮! 但是能不能拿到約定好的工錢,也只有干過一個月才能知道! 而實事證明,之前參與了水泥路修建的這些工人們,自然是每個月都能拿到相應工錢的! 漢王朱櫟根本就不會在這方面放他們的鴿子! “殿下,朝廷撥下來的那些銀子……” 就在這時,李氏的聲音突然響了起來。 朱櫟抬頭一看,就見這丫頭正站在門口,滿臉期待地盯著自己,活脫脫一個小財迷! 朱櫟頓時就笑了! 有個懂得管錢的女人挺好的,他倒是不介意李氏在錢財這方面摳門一些! “行了,都交給你處理!” 朱櫟自然知道這丫頭心里在想什么,點頭就答應了下來。 李氏臉上的笑容就更加止不住了! 有了朝廷的這筆撥款,也能讓王府庫銀的壓力得以緩解了! 不然她每天看著王府庫銀大筆大筆的支出,都能讓她心驚膽戰的! 不過好在漢中和西安府之間的水泥路修通了之后,往來于兩地之間的人流量和商隊也多了起來,水泥路的修建的確極大的促進了地區之間的經濟往來和發展,效果也是立竿見影的! 更重要的是,水泥路本身也是一種創收??!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