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所以朕才特地過來告知!” 算賦和口賦,其實就是人頭稅。 算賦針對的是成年人所收的稅,高祖年間每人收一百二十文,文帝年間為了減輕百姓負擔,減少到了四十文,并且一直持續到如今。而口賦的話,則是針對未成年人收的稅,二十文,過去從七歲開始征收,直到其成年轉為算賦。 當然了,這是正常情況。 商人奴婢算賦要加倍,女子十五歲到三十歲還沒結婚的,算賦要加五倍。 是大乾賦稅的支柱之一。 如果翻上四倍,雖然難以讓最終稅收也翻四倍,但增加一半應該沒問題。 說著的時候,建元帝明顯有點興奮過度,甚至可能已經在腦海中想象,自己帶著這些臣子,把他皇祖母說的啞口無言,從此再也不敢有異議的模樣了。 但是吧,現實情況與他想象的稍微有那么點差異,白圣還沒來得及說話。 他帶來的大司農就趕忙俯首勸道: “陛下不可,自文帝以來算賦一直都是四十文,如今陡增三倍,恐百姓難以接受,口賦征收年齡降低到三歲,更是惡政也,民間必會大量殺嬰溺嬰啊! 還望陛下收回成命……” 建元帝是真的怎么也沒想到,第一個開口反對的竟然是他帶來的人,臉可以說是當即便垮了下來,好在這時候少府的負責人很積極,當即便大聲反駁: “大膽,你是在說高祖皇帝定下來的算賦不合理嗎,陛下只是將算賦恢復高祖年間的舊制罷了,怎么就能稱之為翻了三倍,當年文帝憐惜百姓,將算賦降下來,可又沒有說從此便不能再升。 以前無事,算賦低也就罷了。 如今要對匈奴開戰,百姓享受了這么多年好處,多交點算賦怎么了,這是他們為國貢獻,你說百姓交不起,分明是在否認文帝和景帝幾十年與民生息。 與民生息這么多年。 百姓怎么可能這點錢都交不起!” 作為皇帝的錢袋子,以及所有口賦錢都要收歸少府,所以,此時少府的負責人,是理所當然要鼎力支持建元帝! “大司農,如今糧價多少?” 這時,白圣突然開口問道。 大司農頓了一下,先是朝建元帝行了一禮,然后才轉頭,朝白圣行禮道: “回太皇太后,約四十文一石。” “百姓畝產栗米多少?” “百畝之收,不過三百石。” “也就是說,每年的算賦就需要三石栗米,合計一畝地的全部收入吧。”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