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也許人家親爹剛死,現在正是傷心難過的時候,壓根沒想那么多呢?】 【拉倒吧,太上皇死了,元熙帝心里不知道得開心成啥樣呢,怎么可能還會傷心難過,他就是單純不想裝了,不過現在的他也確實沒有必要再裝了。】 【是啊,以前算是兒皇帝,頭上還有個太上皇壓著,現在太上皇一死,他可就真的是唯我獨尊,九五至尊了。】 【我比較擔心的是,接下來的劇情會不會推進的特別迅速,甚至于甄家賈家這些家族,有沒有可能被一鍋端,要是被一鍋端,那我們不是壓根就看不到啥劇情,我只想看點兒女情長而已。】 【有可能,那不直接殺青?】 李太傅看甄老太妃的到來,并沒有影響元熙帝繼續追問,頓時便明白甄老太妃算是因為太上皇的駕崩基本廢了。 此時他只能無奈硬著頭皮回道: “陛下,老臣確實想不到有什么萬全之策,您若實在不愿意將真實情況傳出去,也可只說太上皇暴斃,然后隨便給忠義親王安插一個什么罪名,或者說他妄圖謀逆也好,應當不會有人深究。 又或者說忠義親王氣死太上皇。 倒也能勉強將事情圓起來。” “這……”元熙帝雖然不是特別滿意,但他也清楚,這件事確實難搞,心里更是已經有些心動,并打算要是沒有什么更好的選擇,采納這建議也無妨。 “陛下,萬萬不可啊!” 因為白圣此時已經從戴權口中知道了前因后果,為了表現下,或者說爭取些好感,白圣是趕忙阻止,并解釋道: “陛下,有些事是萬萬不能模棱兩可,應付百姓百官的,一旦對外宣稱太上皇是暴斃而亡,恐怕用不了多久,各種各樣的揣測就會傳得沸沸揚揚,即便說是忠義親王氣死了太上皇,也會有很多人猜測忠義親王他究竟說了些什么。 堵不如疏,防民之口勝于防川。 有些事越是遮掩,越擋不住別人覺得有內情,并且開始大膽猜想揣測。” “您可以想想史書里一些死亡原因不明的帝王將相,有多少野史傳說,反倒是明確記載死因的,即便有人想編野史傳說也沒有辦法編,更沒什么人信。 最重要的是,要是不說清楚了。 難免會有人多想,甚至陰謀論。 畢竟現在的情況不管怎么看,忠義親王,忠順親王都不是什么獲利者,他們也沒什么理由去謀害太上皇不是。” 有些話吧,白圣確實不好說的太過于直白,不能說不管怎么看,都是當今圣上您才是最大獲利者,但她話說到這一步,在場人其實也都明白她啥意思。 “燭影斧聲確實說不清楚!” “煬帝被害,倒是清楚明白……” 元熙帝顯然一點都不蠢,先前只是不想家丑外揚,沒想那么多罷了,可此時被白圣這么一提醒,最重要的是意識到,再遮遮掩掩的想保住皇族顏面,反倒很可能會讓自己變得有些不清不白。 內心頓時就有了決斷。 皇室顏面丟就丟唄,再怎么丟也好過把自己弄的說不清楚,要好許多倍。 不得不說。 他真不愧是他爹親生的。 他爹太上皇一直拿原身當做庇護自己手下親信的擋箭牌,很多疑似昏君的操作,都是因為老太妃求情才不得已為之,搞得他好像清清白白,即便有昏君之舉也是因為他孝順老太君無法拒絕。 元熙帝此時不也是一樣。 在不影響他自己的情況下,他可以考慮皇家顏面,以及家丑不外揚等等。 可一旦有可能影響到他的名聲。 那就不能忍了。 “老太妃說的有理,令大理寺將忠義親王全家下獄,嚴格審問,厘清前因后果,昭告天下,戴權,派人去敲響喪鐘,而其他的,則一切按舊例執行。” 吩咐完,元熙帝又看向白圣道: “老太妃畢竟大病初愈,而且也是太上皇長的輩,就不用守國孝了,平日還是多多休息,想來父皇他不會怪罪。 要是因國孝讓您受了什么損傷。 反倒是父皇和朕的罪過。” “還有,你家三姑娘與忠義親王九子談婚論嫁就此終止吧,不知可否?” 他這算是及時給了白圣些回報,以及順帶著給白圣一顆定心丸,屬于在隱晦表示,不會因為他家三姑娘最近跟忠義親王九兒子談婚論嫁牽連到他們家。 更是在間接暗示。 短期內,應該不會動他們甄家。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