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回歸后的白圣,并沒有自己去研究隨身位面當中多出來的那個福澤之山效果,而是從福澤之山上敲了一塊下來。 快遞給專業的檢測機構。 然后等那邊出檢測報告就行了,而她自己當然是繼續選了個新任務工作。 這次剛一進入原身身體,白圣便感覺頗為尷尬,并立刻明白原身是個什么死因了,偏癱心悸,失禁牙緊,這是明顯的急性心腦血管發作,導致的猝死。 或許用猝死來形容也不恰當。 但反正死的很快。 明白情況后,白圣也顧不上此時失禁的尷尬,趕忙便開始利用精神力疏通腦部血管,同時運轉龜息養元術盡可能調理身體,好在原身的條件應該相當不錯,體內還有不少補品所殘存的藥效。 所以龜息養元術運轉效率很好。 沒多久,白圣此時這具身體的狀態就基本穩定下來,同時開始梳理記憶。 原身姓鄭,全名鄭正容。 份數名門世家,宗室貴戚姻親。 家族世系很龐大,追溯源頭能追溯到開國的弘毅公,族內分了十六房,原身家屬于第三房,不提與其他勛貴之間的聯姻,光是與皇族聯姻便十分密切。 太宗元妃,世宗孝昭仁皇后、溫僖貴妃,高宗順貴人、誠嬪,仁宗孝和睿皇后、恭順皇貴妃,宣宗孝穆成皇后。 全都出自于他們家。 即便不提已經死去的那些,最近的聯姻其實也不少,比如原身的親姑姑嫁給了端親王,是端王妃,端親王有一個姐姐嫁人生的女兒,是咸平帝的嫡后。 為什么提到這位呢? 因為原身是咸平帝的繼后! 在咸平帝正式登基之前,他的太子妃就已經去世,并未留下子嗣,但夫妻倆還是有感情的,所以登基后將其追封為皇后,原身則是在咸平帝登基的第二年,也就是咸平二年,通過選秀入宮。 二月初封為貞嬪,五月便晉升為貞貴妃,六月則是直接成為當朝的皇后。 既有原身比較受寵的緣故在。 也有家世背景深厚的底子。 雖然不是直接以皇后禮進宮,但后續也補上了行冊立禮等流程,再加上前皇后實際上沒當過一天活著的皇后,所以大家一般默認原身為咸平帝的嫡后。 不過原身的身體不好,甚至于時常閉經,基本沒有生育可能,但在禮法規矩越來越森嚴的大乾朝,倒也半點不損原身的身份地位,誰生子她都是嫡母。 所以在后宮方面管的頗為寬松,不但不苛責其他妃嬪,甚至于鼓勵她們。 并言明誰先生子,必有厚賜。 反正她也生不了,自然沒必要管。 畢竟不管如何,只要是咸平帝的子嗣登基,都得尊她為嫡母,可如果過繼一個的話,就不好說了,類似情況史書中多有記載,雖說不至于受苛待,但也確實沒什么權利,直接在宮廷中隱身。 原身閑著可沒少看史書。 并且從史書中尋找經驗教訓。 不過可能是咸平帝本身能力并不咋樣,后宮女子身體素質同樣不好,即便原身什么陰暗手段都沒干,甚至多有照顧。也是直到咸平五年,后宮才有妃嬪生了一女,后來是蘭貴人于咸平六年生下咸平帝長子,母憑子貴,晉為貴妃。 而原身與蘭貴妃之間的關系,其實能用時好時壞來形容,最開始兩人沒什么交集,畢竟原身成為皇后的時候,她還只是個貴人,直到蘭貴人懷孕,原身才對她稍加關注,并且派人多有照顧。 后來隨著她生下皇長子,原身和咸平帝都有恩賜,畢竟登基六年沒皇子出生,不管是咸平帝還是原身都有壓力。 兩人的矛盾主要在于,蘭貴人晉升成為貴妃之后,難免有些驕傲放縱,更別說之后幾年,宮里一直沒有健康男嬰誕生,她的兒子是咸平帝唯一的皇子。 唯一就意味著下一任皇帝的人選。 非她兒子不可,都沒有人競爭。 作為未來板上釘釘的太后,蘭貴妃她有所驕傲放縱,甚至于沒事就想挑釁挑釁皇后,其實也不算特別難以理解。 原身能容忍其他妃嬪生孩子。 但是并不意味著,她能容忍其他妃嬪騎到她頭上來,所以自然要教訓蘭貴妃,并主要是以祖宗家法之類教訓,有理有據,就算咸平帝也無法幫忙求情。 反倒教訓蘭貴妃對皇后尊敬點。 注意嫡庶之別,莫要僭越。 如此幾次之后,蘭貴妃沒辦法,只能規規矩矩的裝作認命,從此伏低做小當著自己的貴妃,不敢再有僭越之舉。 而原身也懶得與她計較。 后續基本能維持和平相處。 咸平十一年,咸平帝駕崩,年僅六歲的小皇子登基,改年號為同輝,是為同輝帝,并且因為年齡小,太后垂簾。 原身為母后皇太后,蘭貴妃則晉升圣母皇太后,兩宮太后共同垂簾聽政。 又稱東宮太后與西宮太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