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西太后病了快一年了,前段時間病重,已有近一個月沒有垂簾聽政,東太后前兩日也身體不適,沒有垂簾,這兩天朝中大事,都是三位親王協商著來。 再加上還有小道消息說。 兩位太后病的都很重。 所以不少大臣正暗暗竊喜,以為兩宮太后垂簾聽政的時代就要結束,從此迎來三親王連帶眾大臣,共同輔佐小皇帝的新時代,再也不用被倆女的壓著。 可沒想到,消息竟然有誤。 如今兩個太后好端端坐著呢。 不過,他們還不至于因此失態,所以詫異之后依舊相對整齊劃一的,向小皇帝行禮,喊萬歲,然后又向兩位太后行禮,先喊東太后千歲,后喊西太后。 只要白圣不死,她就永遠是嫡。 永遠排在西太后之前,連祭天的時候,也是白圣更有資格代替皇帝祭天。 “免禮平身……” 這話是明光帝說的,作為吉祥物的小皇帝,上朝只需要說兩句話,一是免禮平身,二是退朝,其他啥都不用管。 即便睡著了,也有貼身太監看著。 眾大臣按規定又行了謝禮,這才紛紛站好,緊接著便是上奏些重要之事。 小事或者沒什么需要討論的事,一般要么下面直接處理了,要么上個奏折等批復就行,只有比較大的事,甚至需要大臣爭論的事,才會在大朝會上說。 白圣依舊沒有發言,只是在對照原身記憶觀察下面那些大臣,好歹先把人認清了,各自派系,敵我區別弄明白。 西太后的話則有點多,頻繁開口表達自己態度和意見,有時候語氣甚至較為強硬,但白圣此時卻注意到了很有趣的一點,那就是最后決斷時,不少大臣會看向白圣,直到確定白圣沒有異議。 反對聲才會變少或消失。 似乎只要白圣開口反對,他們就會站出來支持白圣,見狀,白圣特地又仔細翻看了下原身的上朝記憶,然后便發現,還真是如此,但凡只要原身開口。 最后天平必然會倒向原身這邊。 特別是在明光帝登基后的這幾年。 難怪西太后面對原身不敢失禮。 感情朝中大臣,大多數都更加認可原身,也愿意支持原身,只是原身實在太不給力。另外就是,白圣估計原身在同輝帝成年之際,十分果斷提出卷簾歸政這一操作,獲得了很多大臣的好感。 西太后有野心這件事,不僅咸平帝臨死前意識到了,大臣們也不眼瞎,一個個跟人精似的,怎么可能看不出來。 所以他們支持原身的原因,大概率是在于他們覺得原身不貪戀權勢,日后肯定會還政于明光帝,但西太后就不好說了,指不定又是個呂武之輩,妖后。 同輝帝的死,他們都有點懷疑。 是不是西太后這個親媽下的手。 因為他親政,阻礙了西太后垂簾。 所以,只要白圣不表現出十分明顯的貪權戀勢之舉,朝中大臣大多數肯定會站在她這邊,當然了,前提是不損害他們利益,如果損害利益就不好說了。 一番吵鬧后,朝會結束。 絕大多數大臣離開,剩下的核心重臣以及三個親王,則是前往軍機處處理政務,小皇帝回養心殿,西太后到養心殿邊上處理奏折批閱事宜,必要時,可能還會將軍機大臣招過去,垂簾問政。 白圣這個東太后則是直接回宮。 還別說,如果不是大乾此時內憂外患,大廈將傾的話,原身這生活是真不錯,煩心事,麻煩事都讓別人干了,她也就偶爾需要處理一些特別大的事情。 比如說哪邊造反,哪邊鬧災! 平叛失利怎么懲罰? 平叛成功怎么賞賜…… 難怪總有人說,多干多錯,不干不錯,原身處理的幾件大事,基本都在迎合朝中主流,其他小事則完全不插手。 真真是名聲不好才奇怪! 可惜,隨著白圣接下來想要中興大乾,原身的好名聲,恐怕就保不住了。 要知道,本朝名聲最差的就是世宗皇帝了,但要論明君圣君,延續國祚的最大功臣,誰都比不上世宗皇帝,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納糧等一系列既增加朝廷收入,又削減平民負擔的舉措,都是世宗皇帝不顧滿朝阻力,推行下去的。 結果就是為士紳所惡,惡評不斷。 如今攤丁入畝和士紳一體納糧,雖說依舊還在執行著,但已經滿是漏洞。 大乾天下也滿是漏洞,岌岌可危。 想到這,白圣最可惜的就是,自己在紅樓世界收獲的那些機器人大軍,基本都在上一個世界被毀,被那個該死的黑山山神詛咒毀了,不然她直接大軍橫推就是,哪用得著琢磨如何擴大勢力。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