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難道她不該廢嗎?” 白圣也不客氣,直接圖窮匕見。 開玩笑,她費了這么大功夫布局監控,不一步到位豈不白瞎了她的精力。 眾大臣和王爺面面相覷一會后。 只能點頭認可。 如果同輝帝現在還活著,他們可能會有所猶豫,琢磨要不要考慮同輝帝的意見。因為不管怎么說,西太后都是他的親生母親,如果同輝帝不愿意,并且替他親生母親站臺,即便白圣手里有先帝密旨,他們肯定也得設法周旋周旋。 怎么都不能讓同輝帝面子太難看。 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先帝都已經死了,況且同輝帝為了母親反抗先帝密旨也是孝道,完全不受懲罰不太可能。 不過折中處理絕對沒問題。 但是,現在同輝帝已經駕崩,如今在位的明光帝,雖說與當今的西太后依舊有血緣關系,可畢竟不是親生母子。 而且他今年才八歲。 此時壓根沒他說話的余地。 可以說同輝帝的駕崩,既讓西太后得以再次垂簾聽政,也讓她此時沒有任何底牌反抗白圣,同時好在白圣已經讓人將西太后的嘴重新堵上,所以即便他們在討論要廢了西太后,西太后也無法說話,倒免得白圣他們遭受噪音污染。 不過,靖王爺很快又糾結道: “東太后娘娘,如果要廢了西太后的話,必然要昭告天下,甚至還要將個中緣由說清楚,不然恐怕難以服眾啊! 可這么一來難免有損皇家顏面。” “你當哀家不知道,外面到處都在傳同輝帝不是死于天花,而是死于花柳病嗎,這等言論都傳的沸沸揚揚,眾所皆知,還有什么顏面?難不成你還想故意遮掩,殊不知越是遮掩,越是讓人覺得可疑,私下不知編排出什么謠言來。 如若當初同輝帝駕崩之際。 直接簡單干脆的昭告死因,而不是故意遮遮掩掩,過了近半個月才對外說是因天花病逝,能有這些個謠言嗎?” 白圣可不想自己的計劃打折扣: “越是遮掩,反倒越會讓人覺得有問題,有陰謀,不如直接坦率些,剛剛所有口供以及過程,張李兩位女官都有記錄,回頭讓她們整理下直接登報!” “此后,蘭庶人就從養心殿搬出去吧,搬到如意宮,反正她原來就住在如意宮中,回頭應當不至于擇床睡不著。 也免得別人再說哀家苛待了她! 至于李進喜等主謀,賜死,其他知情者發配邊疆,不知情,但有參與者逐出宮,其他的那些,就不再株連了。” 白圣的懲罰并不嚴苛,甚至能用寬松來形容,三位親王和眾大臣對此是樂于見成的,畢竟他們也不想上面有個隨時株人九族的領導,所以自然沒異議。 緊接著便是進行最后的善后處理。 該殺的殺,該攆出去的攆出去,該發配邊疆的發配邊疆,西太后多年積攢的勢力,被白圣在一天之內全部清除。 皇宮徹底成為白圣的一言堂。 與此同時,三位王爺以及一眾大臣已經離開皇宮,并將宮內發生的事,西太后倒臺等消息帶出宮,并傳播開來。 不過好在天色已晚,再加上他們大多住在皇城附近,所以傳播范圍有限。 真正徹底傳開,估計要等到次日。 而次日,白圣要求身邊女官撰寫的相關報道都已經見報了,傳播速度肯定比私下傳播速度快,倒不怕有人造謠。 …… 次日,乾清宮,養心殿內。 一些消息不太靈通的大臣,是直到大朝會召開之前的閑聊時間段,才從其他同僚的口中知道,昨天發生了什么! 好在此時西太后還沒有攝政。 真正全心投靠她的大臣數量很少。 所以百官知道此事后,大多只是有些驚訝,并沒什么人擔心害怕被清算。 朝會依舊正常進行著。 甚至于三位親王以及部分重臣有所擔心的,東太后沒有制衡后會露出真面目,攬權攝政的事,也完全沒有發生。 白圣還是跟往常一樣很少說話。 只要不涉及百姓民生,更是基本不說話,他們討論出什么結果直接默認。 一時間端王爺他們都松了口氣,覺得東太后可能只是被西太后惹惱了,實在看不下去,才會設局廢了她,并非一直隱藏著自己的野心,是他們想多了。 因此等朝會結束的時候。 眾大臣們心情都挺好,有說有笑的離開,甚至覺得,西太后被廢了也好。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