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又一天之后,療養院和本地官署那邊就各派了個代表聯袂而來,尋找白圣協商彼此間如何互惠互利,各取所需。 因為對方誠意比較充足,同時白圣也沒有這時候就徹底揚名天下的想法。 所以很快就達成協議。 具體協議內容有兩點,一是聘請白圣為本地療養院的療養顧問,固定工資三百的同時,每一次調理按摩都可以額外收費,療養院方面不抽成,就是相當于付費給她安排一個免費的工作場所。 代價就是,要給療養院里的人,包括他們親屬打個折,沒什么病的全身內力調理一次一百,有些小病,但并不嚴重的治愈五百,大病痊愈則是一千二。 這價格相比具體效果,肯定是很低的,但相比較于平均工資,也不算低。 畢竟如今才八十年代末,除了一些相對發達的城市,以及一些特別落后的區域,大部分地方普通工人的月薪,其實也就五六十塊錢,多的可能會有八九十,但過百的絕對相當少,所以相比較于平均工資而言,這價格也不算低了。 不過往后隨著貨幣貶值速度加快。 工資上漲幅度也是相當大。 二就是,當地官署愿意給白圣的兩個兒子,兩個兒媳,一個女兒和一個女婿都安排工作,同時讓她家孩子去本地最好的幼兒園小學,后續會一直安排。 代價是給官署沒退休的官員,免費來個全面治療,同時給他們親屬優惠。 跟療養院一樣的優惠。 他們提的這兩點,白圣是真的很難不心動,而且以她此時的修為,以及隨身洞天里多的是的各種低級丹藥,是真完全不用擔心自己元氣不夠,更不用擔心人太多,治不過來。所以自然是十分順利的達成了協議,并且還立刻執行。 過程為了給白圣兒子兒媳,女兒女婿安排工作的事,官署和療養院那還吵了一架,倒不是互相推諉,不想給他們安排工作,而是爭著給他們安排工作。 官署想把他們安排進本地衙門。 療養院則想讓他們都進療養院,護工也好,門衛也好,除濕之類都可以。 畢竟白大師的兒女在哪上班,哪邊都好歹能占個近水樓臺先得月,請白大師幫忙都感覺會好說話一些,至于有沒有工作能力,反倒無所謂,畢竟本來就沒指望讓他們干多少活,給個閑職,或者讓他們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了。 哪邊都不缺是個人就能干的活! 沒有也能現設一個。 至于將他們安排進其他工廠,療養院和官署根本就沒想過,這種有好處有用的人,當然得留在自己這才最安心。 不過最后白圣出于考慮到,自己兒女包括兒媳女婿,學歷最高的不過是初中肄業,就是初中都沒念完,實在是不適合進官署,即便進去摸魚也不太好。 況且她就在療養院工作,讓他們跟著她,全家人都在一起,也好管理些。 當然了,最重要的是,療養院里很多活他們都能干,治病調理的活他們干不了,但是看看門,打掃打掃衛生,洗洗衣服做做飯,切切菜還是沒問題的。 總不能真直接把他們給養廢了。 好歹也得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 不過,因為原身兩個兒子以及一個女婿都在外地打工,暫時還沒回來,所以目前只有她兩個兒媳和女兒工作已經安排上了,一個洗碗,一個洗衣物,還有一個打掃衛生。雖然不算輕松,但至少很簡單,不需要動腦子,都是她們本來就會的技能,最重要的是,工作時間會給她們放寬松些,方便她們接孩子。 上午把孩子送去幼兒園或者小學之后,她們去療養院上班,中午把孩子接到療養院吃飯,休息一會再送去學校。 晚上繼續把孩子接到療養院,吃晚飯,等她們干完活再帶孩子回家休息。 為了方便她們來回上下班。 白圣還特地給她們三,每人買了輛自行車,帶后座,接送孩子也方便些。 等白圣的兩個兒子以及女婿收到消息,要到工資回來的時候,已經又是一個月之后了。沒辦法,首先讓他們相信這件事,就稍微有點困難,等相信之后要工資也很困難,一個月內順利把工資要到,并且回來,已經算運氣不錯了。 算他們遇到的包工頭有點良心。 回來后也不用白圣解釋,與各自媳婦一番深入交流,很快就弄明白了具體的情況,工作也在次日順利得以安排。 都是雜工,屬于沒有固定工作,哪邊缺人并且他們能干,就得過去幫忙。 比如早上新鮮食材運過來,他們要把那些食材搬到廚房,換洗衣服太多不好搬,他們得搬到洗衣服的地方,還有就是把做好的飯菜搬到餐廳里,收拾好碗筷,并且搬運到洗碗筷的地方之類。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