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從劉秀與豪族世家聯手,成功開創大漢第二帝國后,豪族世家的實力就再難控制。大漢第三帝國的開創者劉湛雖然屠滅了不少豪族世家,但他手下功臣很快又成了新的豪族世家,變的只是豪族世家的姓氏,這個群體從未被削弱。 同時越往后,就越是如此了。 到大漢第五帝國,也就是被尊稱為神祖的劉明上位時,豪族世家已經基本摸清了規律,壓根就懶得與擁有天命在身的劉明爭斗,直接把他送上了皇位。 結果就是神祖劉明地位雖然很高。 但實際上只是個傀儡。 是諸多豪族世家推上去的代言人。 皇帝的待遇他能享受到,但是其他的,還得遵從那些世家豪族們的利益。 皇族這些年其實有設法努力奪權。 只是效果一般。 愿意妥協的能多活幾年,不愿妥協或者動作太大的,很容易出意外死亡。 如果白圣也愿意當個類似傀儡,那她確實可以通過偽造天命的形式,讓絕大多數豪族世家認為,劉氏已經失去天命,新的天命降臨到了她的身上,然后再搞一次禪讓,也不是沒可能的事情。 但一來,原身已經做過屠滅豪族世家的事情了,想緩和關系沒那么容易。 二來就是白圣也不愿意做這傀儡。 她更想掀翻如今的蒼天。 徹底覆滅天下豪族世家。 這些個強大的豪族世家,早就已經發展到宛如國中之國的程度了,他們有自己的土地,有自己的家仆農奴,有自己的私兵,弱小的,至少掌握了少量產業,強大的,甚至有完整的基礎工業。 此時的大漢第五帝國,與其說是一個帝國,不如說是諸多豪族世家組合而成的松散聯邦,只有得到豪族世家的認可,符合他們的利益,皇帝發布的那些旨意政策才有用,也才能夠執行到位。 否則就是一紙空文。 他們沒有推翻劉氏皇族,沒有讓劉氏皇族淪落為周天子那樣的笑話,依舊讓他們維系著表面上的尊嚴以及體面。 主要也是忌憚于劉氏的天命。 劉氏皇族太邪門了,又是隕石,又是大地震,又是巖漿,然后還有全國范圍內的疫病天災等等,誰心里不發虛? 但普通黎民百姓的生活。 就真的很艱難了。 如果不是這些年,大漢帝國一直都有往外開拓疆域,以及每隔幾十年,以各種手段逼一部分百姓造反,通過屠戮那些百姓減少人口,大漢早就崩潰了。 不要覺得那些世家豪族蠢,他們當中聰明的很早便已經洞悉了一些規律。 每一次大漢革鼎完成。 便會迎來盛世。 表面看起來是換了個英明神武的皇帝,根本原因則是革鼎期間死了大量百姓,覆滅大量豪族世家,資源不夠和分配不均問題得以緩解,這才有了盛世。 但終究只是緩解,而非根絕。 所以兩三百年后又會重蹈覆轍。 上一次革鼎,也就是大漢第四帝國與大漢第五帝國的交替期間,雖然天災死了不少人,但因為世家豪族的反應速度實在太快,迅速完成了帝位的禪讓。 結果就是根源問題緩解程度太低。 不到百年,天下便又有崩潰跡象。 這時候,神祖劉明的重孫,余江王劉洪尹,遞交了一份天命論的奏折,奏折里詳細分析了過去千年的種種大事。 最終總結出自己對天命的認知。 簡而言之就是,劉洪尹認為,當天下百姓民怨程度達到一個閥值之后,就會引發天命轉移,天命會從當朝天子的身上,轉移到一個得到上天眷顧的劉姓子嗣身上,代天革鼎,從而平息民怨。 想要緩解天命轉移,或杜絕天命轉移,就必須讓天下百姓的民怨不超標。 聽起來確實玄之又玄,但其實也很科學,要是百姓吃飽喝足了,哪會有民怨,沒有民怨自然不會發生革鼎之事。 這時候,無論是皇族,還是豪族世家,其實都已經意識到問題的根源在于兩點,一是他們這些豪族世家,多吃多占,二就是人口太多,資源不夠分配。 他們肯定不可能自己砍自己一刀。 所以只能解決人口過多的問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