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新來的郡守上請罪折子,并且甩鍋給本地豪族世家之際,懷安帝卻根本無暇顧及,他正在為劉太羽恐慌不已。 五年前,安南郡越王屢次上奏表示安南郡賦稅過重,百姓苦不堪言,希望朝廷能夠考慮實際情況,給予減免。不能因為安南郡之前多有土司造反,就課以重稅,連累安南郡的百姓民不聊生。 長此以往,土司造反更不可能絕。 須以仁政善待,方能撫民。 然后越王就被懷安帝直接派人下旨拿下,判定他此舉是為邀名,是為損朝廷之利,收買安南郡的土司以及百姓。 要將他拿去京城問罪。 如果不出意外,最起碼也是一個終身圈禁,運氣差點的話可能還會被斬。 好在越王手下及時獲知消息,同時越王在安南郡本地名聲也相當不錯,很多百姓都知道,越王有此災,全是因為替他們說話。于是在越王手下的操作和鼓動之下,當地百姓直接一擁而上,將過來傳旨,扣押越王進京受審的欽差全部殺了,越王全家自然也因此被救下。 在手下和百姓的簇擁之下。 越王果斷起兵造反。 事已至此,不造反,那他就只能直接自殺了,說不定還能保個全尸啥的。 而能活著,誰又想死呢! 因為造反者姓劉,不但簇擁支持之人頗多,朝廷也相當重視,事發后,懷安帝當即大怒,并且調遣五十萬大軍圍剿,越王則打出伐無道,均賦稅,天下大吉的口號,正式開始自己造反之路。 伐的是無道昏君。 均的是各郡賦稅。 大漢帝國三十六郡,不同郡州的賦稅是不一樣的,最開始總體來講其實還算公平,就是人多的地方,富裕的地方多交稅,人少貧瘠的地方少交稅,上田水田多交稅,下田旱田少交稅,多交的那些郡州雖有不滿,但他們收入也高。 多交點稅還不至于傷筋動骨。 所以勉強能夠忍受。 但隨著時間推移,很多開始不錯的政策,后續就慢慢變了味,豪族世家的土地兼并,人口的增加等等,都在一步步促使百姓的壓力變得越來越大,不僅重稅郡州如此,薄稅的郡州也差不多。 再加上某些郡州的某些人不小心得罪天子,還會被遷怒,并且課以重稅。 各州賦稅變得越來越不平衡。 百姓怨念也越來越重! 所以越王的這個口號,至少很符合安南郡百姓的心思,另外還有不少其他被課以重稅的地方,同樣有暗暗支持。 只是因為他沒表現出很明顯的天命特征,故而最多暗地給予一些幫助,并沒有多少世家豪族光明正大的站隊,現在的世家豪族可都學精了,除非他們覺得,某人的天命征兆已經明顯的不能再明顯了,否則一般絕對不會輕易站隊。 反正有那天命在,他們也沒指望自己登基,何必拼命,保全自身最要緊。 剛開始,因為朝廷那邊調兵需要時間,以及越王對世家豪族的態度又相對溫和,所以越王很快就掌握了安南郡。 并且還順帶著在附近好幾個郡。 都占了不少地盤。 直到朝廷五十萬大軍正式襲來,他才慢慢的開始陷入苦戰,并僵持不下。 安南郡一直屬于南蠻瘴氣之所,即便這些年有所開發,但很多外地人依舊難以適應,越王正是憑借著這天時地利人和,才勉強能與朝廷僵持不下,可時間越往后拖,對越王也就越不利,因為越王的地盤相比較于朝廷還是太小了。 后勤糧草方面嚴重跟不上。 到去年的時候,越王的軍隊糧草已經欠缺到快要吃人的程度了,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原本堅守的一些原則也不得不打破,比如說盜墓獲取資金,比如說開始針對一些不法豪族世家進行抄家。 而這些操作對越王而言。 其實更像是在引鳩止渴。 因為挖墳盜墓和對豪族世家進行抄家,雖然讓他們暫時獲得了些許資金糧草,能夠繼續支撐下去,但也讓他們失去了很多民心,以及豪族世家的擁護。 本來豪族世家還愿意給予些幫助。 或者說至少愿意坐壁旁觀。 現在就是他們也開始下場,幫助朝廷攻打越王,若是越王有天命,他們可能還會忌憚些,可現在已經明確證明越王沒有天命,那么敢對他們動手,就必不得好死,亂世將臨,必須殺一儆百。 免得未來亂世中某些割據勢力。 再敢打他們的主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