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世民的話打消了其他人的猜疑,確實如李世民所說,紀王雖然平時辦事不著邊際, 但是政事上卻沒有出過紕漏。 可是奏折上的事情,確實讓他們有些駭人聽聞,主要是這里面牽扯到了一位開國功臣,廣都公黨仁弘。 只不過這件事最后的處理結果卻有些讓人捉摸不透。 “啟稟陛下,臣對此事有異議。”說話的是馬周。 “愛卿有何異議?”李世民問道。 “啟稟陛下,此事中黨仁弘的黨羽大多為惡貫滿盈之輩,十惡不赦之徒,可為何最后紀王只判了黨仁弘流放容州? 而為何黨仁弘在抄家之時,家中只有錢財十余萬貫。這其中還有大半是他的俸祿和家中的產業所得。 臣以為紀王有包庇黨仁弘之嫌。” 馬周如今可不是一般人,貞觀十八年也就是去年八月二十六日,馬周升任中書令,依舊兼任太子右庶子。 馬周身兼皇宮、東宮兩處職務后, 因為李世民現在把大部分政務都交給太子處理,所以命馬周和高士廉、劉洎輔佐皇太子。 中書令,中書省一把手,位高權重,乃是宰相之職,他提出異議,李世民當然要重視。 不過其他人卻不這么想,你馬周果然是初來乍到,竟然敢質疑紀王? 你哪天下朝回家半路被套個袋子打一頓都是有可能的。 紀王無法無天在京城這十年來都是出了名的。 李世民以紈绔治理紈绔的辦法如此奏效。就知道紀王的可怕之處。 成天橫行霸道卻不欺壓百姓,奇貨可居卻不與民爭利,貪得無厭卻不盤刮百姓,奢靡無度卻樂善好施。 不爭權勢,不結黨營私,不參與朝政,不爭名不奪利。 就從世家士族對紀王無從下手就可以看出來,紀王有多難對付。 犯一些小錯,也只夠禁足罰奉而已,最重的一次欺君之罪,也只是挨了板子。 老臣們都是沉默不語,靜觀其變,只有新進的后起之秀一個個義憤填膺。 “陛下,臣覺得馬中書說的在理,臣也覺得對于黨仁弘之事是否處罰有些過輕,還是說有一些事情沒有調查清楚, 黨仁弘的黨羽都如此惡行,更何況他這個賊首了?”岑文本贊同馬周說道。 李世民此事并未回答,而是對著王德說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