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與其留在趕尸派,不如把這塊燙手山芋送出,也算順水推舟,給張澤一個人情。 “行。” 張澤沒有拒絕,隨手從口袋掏出枚玉佩,給到尸祖手上: “東西我不會白要,說到底太師椅也算是價值不菲,用來殺人非常合適不是嗎,尤其是殺些高人,可以起到猝不及防。” “這枚玉佩是我之前煉制的,算是彌補趕尸派沒了太師椅的損失。” 玉佩放于掌心,尸祖第一時間感受到玉佩的溫暖。 上等好玉是冰涼的,據說不論怎么用手搓到玉佩發燙,也會很快冷卻,這是初步辨別好玉的手段之一。 但這枚玉佩不同。 入手溫度如曬太陽般暖洋洋,像個暖寶寶似,以開了天眼的眼睛看,上面隱隱有流光流轉,透著無與倫比的非凡。 “昆侖玉?!”尸祖變色,一眼認出玉的材質。 無論這塊玉佩是何等作用,單是玉的材質就是價值連城,且是對于靈異人士來說的價值連城。 “你確定這東西是用來交換太師椅?”尸祖吃驚不已。 自古民間流傳有種說法,說是養玉能在關鍵時刻救人,溫養一塊玉帶在身邊,當玉碎一刻,說明玉已經幫你擋了一劫。 這也是為什么古代王公貴族老喜歡腰間掛玉的原因,除了彰顯尊貴身份,也是種養玉保身。 這在靈異圈子是常識,也為此,靈異人士做防御性法器,會喜歡以玉來做防御性法器。 而不同的玉,作為防御性法器,效用、防御性也大不同。 就像是一升的水杯,再怎么裝也只能裝下一升水,玉的好壞也是如此,好的玉能裝下更多的水,防御性效果大大加強。 而這其中。 昆侖玉,絕對是玉中的王者,極為罕見,如同昆侖山在山中的地位一樣,山中的圣山,正因此被命名為昆侖玉。 張澤給的玉有掌心大小,其上刻了滿滿的紋路,繁瑣而復雜,肉眼看去能看得人眼花繚亂。 做工太精細了。 很難想象要怎么巧奪天工才能在玉上刻出如此繁瑣的紋路,還能保證玉不損壞。 尸祖卻是沒心思在意這些,一心注意力都在昆侖玉材質和大小。 “是不是過于貴重了。”尸祖覺得張澤是不是過于大方,或者拿錯物品:“這可是昆侖玉,還如此規格大小。”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