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 流民隱戶-《東晉:我的權臣父親》
第(1/3)頁
偉人曾說過,黨外無黨,帝王思想,黨內無派,千奇百怪。
隨著桓熙不惜將話挑明,強行推動均田令,隱藏在征虜將軍府的派系矛盾,也被揭露出來。
大致來說,征虜將軍府有兩大派系,即本土官吏,又稱梁州系,以及追隨袁喬、桓熙來到梁州任職的外來將佐,又稱荊州系。
兩大派系的矛盾由來已久,最早能夠追溯到袁喬鎮守梁州期間。
袁喬幕府之中,重要僚屬大多來自荊州舊部,梁州士人難有出頭之日。
如今桓熙為梁州刺史,情況并沒有發生改變。
哪怕袁喬的長史、主薄、司馬等高級幕僚都被桓溫調走,也只是在給桓熙的親信騰位子。
桓熙甚至寧愿將主薄一職空著,也不曾提拔、征辟梁州賢士。
他清楚,自己想要在梁州推行改革,足兵足食,就必然會觸犯梁州士族的利益。
若是以本地官員為主薄,委以重任,到頭來只能助長反對改革的呼聲。
與其如此,倒不如虛位待賢。
桓熙當然可以選擇躲在幕后,讓朱序等人在改革的道路上替他沖鋒陷陣,背負罵名。
可問題是,支持改革的荊州派如果沒有桓熙的支持,在梁州猶如無根的浮萍,又怎么斗得過世代扎根于此的本地官員。
因此,桓熙只能親自下場,重用荊州將佐,打壓梁州士人。
均田令頒布以后,反響空前熱烈,流民們欣喜若狂。
但士族對此,卻另有看法。
漢中高門有三家,為南鄭李氏、程氏、趙氏。
其中,以李氏聲望最隆,在東漢后期,也曾顯赫一時,有李郃、李固父子二人先后位列三公。
當然,這些都是老黃歷了。
趙、程兩家與李家同在漢中郡治南鄭縣,三家累世聯姻,在上百年的時間里始終一同進退,克服了許多難關。
眼見桓熙對待梁州士族的態度不甚友好,往后還不知道有什么苛刻的政令等著他們。
李徵作為李氏家主,自覺有責任承擔起梁州士族領袖的擔子,他將程氏家主程晟、趙氏家主趙滎請來府上,說道:
“今日將二位請來,就是想問一問二位對均田令的看法。”
程晟聞言,哼道:
“我不知道李兄將我喚來,究竟意欲何為,但桓刺史聲稱,敢諫者斬,如果李兄是要往將軍府諫止均田令,請恕程某不能相隨。
“若是想要串聯各家,一同驅逐桓刺史,且不說城中軍士忠于刺史,即使僥幸成功,荊州桓公問罪,又該如何是好。”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竹山县|
南川市|
扶绥县|
阿合奇县|
临泉县|
宜君县|
荣成市|
台东市|
沙田区|
海口市|
阿克苏市|
共和县|
贵阳市|
柘荣县|
青龙|
舟曲县|
志丹县|
舞钢市|
高邑县|
蓬莱市|
湄潭县|
宝山区|
牙克石市|
新民市|
南皮县|
安徽省|
工布江达县|
夏邑县|
马边|
葫芦岛市|
绥化市|
资中县|
沂南县|
台东县|
青海省|
南城县|
句容市|
汤原县|
永吉县|
隆安县|
定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