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聽到各諸侯都要推舉他做盟主,袁紹心里那個喜啊,占了盟主的頭銜便占據了大義,將來討董功成的功勞他袁紹都要占據頭一份。 雖然心里迫不及待想要做這盟主,但是表面上袁紹還是推辭道。 “我袁本初才疏智淺,豈能擔此重任,應另選賢能為盟主。” 如此推辭再三,袁紹才答應做這盟主。 ...... 第二天,在聯軍駐地壘起三層高臺,臺高三丈,高臺上遍布五方旗幟,白旄黃鉞,兵符將印。 眾諸侯請盟主袁紹登壇盟誓。 袁紹一臉肅穆,整理好衣著佩劍,登上高臺,燃香祭拜,鄭重盟誓道。 “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紹等懼社稷淪喪,糾合義兵,并赴國難。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必無二志。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皇天后土,祖宗明靈,實皆鑒之!” 盟誓完畢后,各路諸侯因為袁紹言辭激昂慷慨而涕泗橫流,隨即十八路諸侯歃血為盟共襄討董。 歃血為盟可不是拿利刃劃手心,喝灑了血的酒。 在古時候歃血為盟是相當莊重的事情,一般要筑高臺,設置牲禮祭祀,殺牲口并口含牲畜鮮血或者把牲畜的血涂在臉上,來表示如若違背盟友,就會遭到神的制裁,使人性命如祭祀的牲畜一樣。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