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個時候,你們不該相信自己嗎?”
聽到這個問題后,在場的許多人都默默地低下了頭。
“還有什么問題嗎?”
主位上那人并沒有給眾人思考的時間,繼續問道。
“我有一個問題。”一位坐在遠處的年輕研究員舉起了手。
“說。”
“好。”年輕研究員恭恭敬敬地站了起來,手中拿著厚厚的資料。
“我對數據化之后的儲存人類生物數據的‘數據格’有一點疑問……我仔細看了計劃的細節,發現數據格的形式可能有點問題,我可以用屏幕演示一下嗎?”
“當然可以。”主位之人點了點頭。
得到肯定后,年輕研究員匆匆忙忙地來到了會議室的屏幕旁,將自己的電子設備接入了進去。
很快,屏幕上就出現了一個三維建模軟件。
“各位看,這個是計劃之中的數據格,每個人的數據格都是一個個獨立的‘房間’,相互之間并不相通,我們的生命數據會在里面進行自動運算,然后調整數據,模擬正常的生命進程……”
“但是,這有一個問題,如果只是單純的獨立數據格,是無法模擬人類社會的,這樣簡單地保存生命數據,在短時間內還不會出事,但剛剛那位前輩說了,我們的星際航行可能要花上數百年,這時候模擬的生命數據也會因為脫離人類社會太久,發生畸變。”
“這些被放在數據格里的生命數據,也是會感到‘孤獨’的,時間越長,孤獨感就會越嚴重,這時候,數據可能會發生崩潰,或者產生某種未知的異變。”
“因為沒有數據支撐,我的觀點也只是猜測。”
“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我建議對數據格的形式進行優化,將獨立的數據格聯通在一起,然后增加一些多變的數據格形式,讓里面正在模擬的生命數據體會到‘變化’和‘社會性’,這樣就能減少孤獨感和封閉感,在重新肉體化之后,也能更快地適應群居生活和社會。”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