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該因陳塘關守將之三子哪吒,借著太乙真人所賜的法寶打死了一位龍族太子。 在大多數人眼里,后面兩者與前者是并沒有相提并論資格的,圣人之下皆螻蟻。 天庭沒有足夠的威嚴,龍族也早已沒落,不比當初。 可真正的大神通者卻是知曉,龍族沒落歸沒落,如今的底蘊可不簡單。 祖龍未曾隕落不說,早已脫困,開真龍界合道另類成圣,圣人也會給幾分情面,這才是龍族的底氣。 雖然說留在洪荒之中的龍族實力普通,龍族真正的底蘊都不在洪荒之中。 哪吒的事,青玄本就未曾過多關注,也更不會去插手。 龍姬雖然是龍,但龍族之事,與她無關,氣運聯系都早在當初就斬斷了,龍姬自己對于這種事也不關心。 哪吒身上的異常之處,乃至于太乙真人給自家弟子謀求的造化,根本瞞不過他。 當然,以青玄個人而言,他并不認可這般行事就是了。 強行改命、主動應劫以謀氣運造化。由此帶來的殺劫不可避,這是事實。 但擔心自己弟子吃虧,所以有意扭曲了其原本的性格,天生頑劣,青玄不覺得可取。 他自己的關門弟子女青雖然也不算安分,但到底不會給他惹禍,玩心重了些,卻有一定分寸。 哪吒與女青的情況還不一樣,哪吒并不是背離了自身本源的輪回轉世。 所以,哪怕他還沒有正式踏足修行,實際上卻自出生起就在逐步取回自己的修為,加上太乙真人好東西不住的送,心智還是幾歲的小孩子,力量卻不是,才有了這般禍端。 龍族歸順天庭,執掌四海,乃至是天下水脈。 哪吒于東海與巡海夜叉起了爭執,打死巡海夜叉之后又打死一位龍族太子,縱然只是洪荒龍族放在明面上的太子,此事也無法被輕易揭過。 明面上的太子,確實不是龍族之中真正的重要人物,可那是龍族留在洪荒的顏面。 更何況還牽扯天庭,龍族是受天庭冊封的正統水官。 各方目光匯聚,不少圣人都在關注這件事,明面上的風波之外,實際上的牽扯還要更大。 龍族不是軟柿子,尤其是在自身占理的情況下。 只是到得如今三方頂層都還在克制,才沒有爆發更大的沖突。 最難受的便是天帝昊天,這一次可與楊戩之事更為不同。 青玄與青蓮帶著身后小尾巴龍姬行走于人域之中,雖不曾過多關注,卻傳言不絕于耳。 哪吒與龍族之間矛盾激化,龍族攜天帝法旨興師問罪,動靜越鬧越大。 直至四海龍王齊聚陳塘關,哪吒削肉剔骨,此事才算是落幕。 在此過程中,闡教之人未曾再來插手,哪怕是哪吒能夠極度寵溺弟子的師父太乙真人,也未曾直接出手,當然,只是未曾直接出手。 而天庭這邊,天帝昊天雖心有芥蒂,卻也無可奈何。 龍族,祖龍蒼雖然回了洪荒,卻不曾現身,甚至連應龍都不曾現身。 不過從結果來看,終究算是給了龍族一個交代。 不難看出,這便是幾方的默契,沒有將事情鬧大到不可收拾。 龍族雖占了理,但哪吒身死,便也只得就此了清,不可能繼續追究下去,真撕破了臉。 好歹算是對方給出了態度,在三方的沉默之下,事情就此平息。 當然,不管是祖龍還是天帝昊天,都看得分明,哪吒雖死,卻又不曾真的死去。 不如說哪吒本身殺劫難逃,命中注定該有死劫,避無可避,以太乙真人的脾氣和對自己徒弟的寵溺,之所以還能忍住眼睜睜看著自己弟子身死,便是因為此。 這是在應劫,渡劫。 他給自己弟子謀取的造化越多,命中之劫也越嚴重,天地之理,有所得,有所失,強求造化機緣,必有禍端臨頭。 可以說,太乙真人就是在以這樣的方式強行給自己弟子爭取機緣造化禍福同至,承禍得福。 而且,以太乙真人給自己弟子謀求的造化,只是身死,依舊不足以承受。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