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211章 簫凱與冷鋒(二合一)-《三國領主時代》


    第(1/3)頁

    在尉守府坐了不到十分鐘,掾吏告訴魚不智,太守大人已結束議事。

    魚不智很快見到太守。

    巴郡太守趙部,是一位四十來歲的中年人。

    趙部算是一位歷史人物,史料上有關于他的少許記載:中平五年,馬相與趙祗在綿竹起事,攻克雒縣,殺益州刺史郗儉,又進擊蜀郡、犍為,旬月之間發展到十余萬人,馬相自稱天子。不久又派兵攻克巴郡(治今四川重慶),殺郡守趙部,控制了益州大部……

    自稱天子的馬相,都未能在歷史長河中留下太多印記,被馬相順手做掉的趙部,如果拋開他的太守身份,估計也就是路人甲那樣的存在。而游戲中的巴郡太守,相貌威嚴,只是身體明顯發福,看起來大腹便便,加上眉宇間揮之不去的疲憊和憂色,顯得有些憔悴。

    或許是因為逐鹿領屢立戰功的緣故,趙部對魚不智頗為隨和。

    會面情形和魚不智先前設想的基本一致:太守先是對逐鹿領取得的一系列功績表示贊賞,接著詢問一些細節,尤其是與馬袁義兩度交手的細節,再對魚不智勉勵了一番,贊揚他在阻擊鼠潮和抵抗墊江黃巾戰斗中的貢獻。

    正當魚不智以為,例行公事般的會面即將結束,他可以脫身回領地時,趙部話鋒一轉,主動提起五斗米道在巴郡作亂的事情。

    五斗米道,又名正一道、正一盟威之道,因奉其道者須出五斗米,故又被稱之為五斗米道。五斗米道的說法,在當時是一種蔑稱,就好比孔子收弟子時要收束脩(十條臘肉),但也沒誰把儒家叫臘肉教。

    說起五斗米道創始人,很多人會說是張陵。

    張陵創立五斗米道,后來傳給他的孫子張魯,張魯以五斗米教為基礎,在漢中建立起了****的割據政權,直至最后張魯投降曹操。

    可實際上,五斗米道真正的創始人是張修。

    《三國志?魏書?張魯傳》注引《典略》說:熹平中,妖賊大起,三輔有駱矅。光和中,東方有張角,漢中有張修。駱矅教民緬匿法,角為太平道,修為五斗米道。根據《典略》說法,張修的活動年代應該是晚于張陵,與駱曜、張角同時代,是巴漢一帶五斗米道的早期領袖。《后漢書?靈帝紀》說:“中平元年(公元184年)秋七月,巴郡妖巫張修反,寇郡縣。”

    不難看出,以上史料比較明確的記載了張修較早活動的記錄。

    說五斗米道領袖是張修,而不是張陵,還有一些間接證據。陳壽在《三國志?張魯傳》中明確說:“從受道者出五斗米,故世號米賊”。晉人常璩《華陽國志?漢中志》亦言:“其供道限出五斗米,故世謂之‘米道’。”引文均有“世號”、“世謂”之稱,說明是俗世后人所言。但張陵并未作過反叛朝廷之事,何來“米賊”之稱?明顯反映出是后人所增添。

    綜上,五道米道真正的創始人是張修,應該是非常確鑿的事情。

    “東方有張角,漢中有張修……角為太平道,修為五斗米道……”

    張角的太平道發起黃巾起義,神州震動,與其并列的張修也不甘寂寞,在巴郡適時舉起義旗,號召教眾反抗東漢朝廷。黃巾帶來的動亂尚未平息,五斗米道又出來渾水摸魚,巴郡首當其沖,太守趙部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

    五斗米道起事后,主要在巴郡北部活動,據說現在正籌備著攻占縣城。如果不及時制止,任五斗米道坐大,結果可能一發不可收拾。

    趙部嘆息道,墊江開全國之先河,第一個攻破黃巾大本營,緊接著朝廷征討大軍接連獲勝,巴郡郡守府原本打算趁此大好時機,對郡內各縣黃巾實施全面打擊,但五斗米道鬧事,頓時將郡守府計劃打亂。現在郡守府不僅沒有辦法支援下屬各縣討伐黃巾大本營,還得抽調各縣城兵力,共同扼制五斗米道的軍事行動。

    “不可任由五斗米道越鬧越兇,可征討黃巾也不能就此停滯。郡守府分身乏術,我思之再三,此多事之秋,或許可以讓各地英杰承擔更多責任。逐鹿領屢破黃巾,與黃巾首領馬袁義幾番交手皆大勝,乃是我巴郡與黃巾反賊作戰經驗最豐富的領地……”

    趙部神情嚴肅,道:“郡守府需要全力應對五斗米道,不智鎮長,可愿為郡里分憂,協助各縣征討當地黃巾大本營?”

    系統提示響起。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苍梧县| 栾城县| 凤冈县| 邳州市| 吉林市| 屯昌县| 湖南省| 靖宇县| 永福县| 永新县| 徐汇区| 临汾市| 阿克苏市| 开江县| 绩溪县| 太谷县| 雷州市| 蓝山县| 井陉县| 抚州市| 桑植县| 台湾省| 江门市| 开远市| 韶关市| 偃师市| 定襄县| 维西| 平塘县| 神木县| 泰宁县| 陇南市| 冕宁县| 灵山县| 和田县| 泊头市| 永善县| 清涧县| 阆中市| 新巴尔虎左旗| 恩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