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龍領-《三國領主時代》
第(3/3)頁
小股羌騎退走,是因為自知無法對抗遠征軍龐大的軍隊,但這些部隊,有兩千是刺血領派來幫忙站場子的,無當飛軍和破虜騎很難長期駐扎河套,目前確定下來在河套扎根的只有一千磐石營,如果在第二特別領地建成石制城墻之前,不幸被游牧民族惦記上,僅靠那點磐石營,很難保證特別領地安全。
河套的安全挑戰,比先前預計的還要大。
魚不智和徐庶都意識到了這一點,必須重新審視河套駐軍計劃。
那支退走的小股騎兵一度成為陰影,擔心他們會引來更的多游牧騎兵,好在后面幾天還算順遂,最擔心的事情沒有發生,大家懸著的心重新放下。
第四天下午,隊伍抵達目的地,上郡膚施縣境。
上郡,最早是戰國時期魏國所置,秦漢沿置,數百年間上郡幾經變革,王莽當政時一度被改為增山郡,但東漢時期又改了回來,恢復上郡之名。
據《漢書》記載,漢平帝(西漢最后一個皇帝)時期,上郡有10萬戶、人口60余萬,是不折不扣的大郡。到了東漢,上郡人口銳減,《后漢書》記載,漢順帝永和五年(140年)時,上郡只剩下5000余戶,人口不到3萬人,可見上郡的衰敗是多么嚴重。
上郡的衰敗,非一日之寒。
漢安帝永初五年(111年)零羌占上郡地,上郡治所遂徒于衙。
漢順帝永和五年(140年)凍羌侵上郡地,上郡治所徒居夏陽。
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前后,羌胡大掠上郡,上郡郡治又徒遷到洛陽,屬于僑治了。
面對羌胡入侵,上郡連郡治都保不住,只能通過不斷遷治所以避敵鋒,最后竟然只能在洛陽設立名義上的治所,上郡被朝廷徹底放棄并不意外。
第二特別領地選址上郡膚施縣境,是反復權衡之后的決定。
膚施長期是上郡郡治所在地,雖然現在廢棄了,但還是有它的優勢。
首先,地理位置優越。
膚施離司隸北部的平陽地區直線距離約三百里,既深入河套,又離大漢朝實際控制地區不遠,建立據點后,與關中或河北地區通商,以及獲得支持相對容易。即使陸路因游牧騎兵的存在未必安穩,但膚施境內有帝原水(今榆林河)通黃河,游牧民族對水路的控制力幾乎為零,在此建立特別領地,至少不用擔心被異族徹底封鎖的極端情況出現。
其次,長城之內。
上郡境內有長城,呈東北-西南向延伸,第二特別領地離長城約70里,雖說上郡長城早已沒有士兵駐守,且多處已殘破,但古長城依山勢而建,游牧民族騎兵要想進來,可選擇的路線并不是太多。
第三,該地區羌胡勢力相對較弱。
長城之內,距漢朝實控區不遠,羌胡各部實力相對弱一些,有利于新生的特別領地發展壯大。
第四,水草豐美,適合牧養。
膚施農業原本較發達,但因為戰亂和人口遷移的原因,很多良田變成了草場。魚不智將第二特別領地建在河套,戰馬資源是很重要的考量因素,他不僅想從羌胡各部處獲得戰馬,更希望第二特別領地也能飼養上品戰馬,最好周圍都變成自家牧場。
一個新的村莊級據點很快建立起來。
第二特別領地被命名為龍領。
這個名字由徐庶提出,他解釋了自己想表達的寓義。
龍是華夏的象征。
華夏子孫,龍的傳人。
在被異族占據的土地上,建立以“龍”為名的領地,在徐庶看來具有象征意義,能激勵大家斗志。魚不智對此其實不以為然,羌人、鮮卑、匈奴人后來不都是中國人嗎?但考慮到游戲中的時代背景,他還是應允下來。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托克前旗|
临澧县|
宁南县|
定南县|
凯里市|
探索|
乾安县|
临安市|
分宜县|
敖汉旗|
呼和浩特市|
崇明县|
岗巴县|
岳西县|
喜德县|
武陟县|
应城市|
奈曼旗|
西城区|
福鼎市|
三门峡市|
锡林浩特市|
肥西县|
陆河县|
山阴县|
湛江市|
新安县|
巴楚县|
小金县|
阿坝|
巍山|
黄浦区|
宿州市|
尚志市|
漳州市|
绥中县|
五台县|
无极县|
长宁区|
白沙|
博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