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忠直之士-《三國領主時代》
第(2/3)頁
朱儁現在統率的部隊僅萬余人,部分是他的家兵,其他來自關東諸侯,徐州刺史陶謙最是慷慨,派了三千精兵過來,但是別的諸侯大多虛應其事。駐守河內的李傕、郭汜,兵力是朱儁數倍。朱儁雖有心殺敵,也不得不正視眾寡不敵,只得停留在中牟一帶與李傕等人對峙。朱儁現在自顧不暇,想從他這里撈些直接好處,似乎并不現實。
不過,直接好處難撈到,得到些間接好處卻是不難。
朱儁畢竟是名臣宿將,得到他的賞識,對魚不智的聲望大有好處。
“聽說袁本初讓你幫忙送信給我?”閑話說完,朱儁進入正題。
“是的,渤海太守希望大人能一起打擊黑山軍,信在此,請大人過目。”
朱儁接過信,眉頭皺了起來:“打擊黑山軍?”
“不錯。”
魚不智點頭道:“張燕乃賊寇出身,聚眾作亂,嘯聚山谷,朝廷冊封他為平難中郎將,著其管轄河北山區之地,但張燕仍不思報效朝廷,屢屢出兵寇擊郡縣,昔日大人轉任河內太守,就是因為黑山軍大舉進犯,朝廷不得不派良將將他們擊退。”
“黑山軍在河北胡作非為已久,平時倒也罷了,可前段時間關東諸侯共討董卓時,黑山軍趁機進入渤海境,雖未曾直接進犯渤海郡縣,但越境進擊乃是大忌,何況還是在渤海軍精銳盡出,討伐國賊的關鍵時刻。袁本初認為,黑山軍名義上是與渤海某領地有仇怨,進軍渤海是為與仇人清算,但不排除黑山暗中與董賊勾結,故意在后方滋事,間接緩解董賊的壓力。”
“即使如此,袁本初仍本著維護關東安寧的態度,同張燕展開談判,雙方達成和解協議,渤海涉事領地對黑山軍作出賠償,以往過節一筆勾銷。孰料協議墨跡未干,黑山軍便再次悍然出手……”
“渤海太守府與黑山軍交涉后,對方又一次背信棄義,受害領地忍無可忍,將出手那部黑山軍殘部殲滅。黑山軍遂以此為借口大舉進軍冀州,與有保境之責的冀州府和渤海郡大打出手,多個關東諸侯派部隊馳援冀州,交戰多場,黑山軍討不到便宜,才不得不暫時退走。”
“袁本初以為,黑山軍毫無信義,始終未脫賊寇稟性,時常仗著軍勢浩大寇擊地方,若不早日將黑山軍剪除,河北將永無寧日!”
“河北不得安寧,再次集結關東大軍西征長安便無從談起!”
“故,袁本初決心鏟除黑山軍勢力,但黑山軍在河北山區經營了多年,非渤海一郡之力可平,為天下蒼生計,懇請大人共襄盛舉,共討黑山!”
冀州諸侯與黑山軍開打,引子就是苦哂部和飛魚領的過結,自家特別領地受到威脅,魚不智對黑山軍是滿肚子怨氣沒地方出,說這番話的時候,顯得格外慷慨激昂,義憤填膺。
朱儁這時候已看完了信,信中內容和魚不智講的并無二致。
將信收起,盯著魚不智若有所思。
朱儁為官多年,雖是武職,但能以寒門出身混到中央,成為連董卓都忌憚的名臣宿將,說明朱儁絕非一介莽夫。
關東諸侯與黑山軍爆發沖突,引起很多人關注,朱儁當然也不會例外。沖突前因后果,朱儁大致知曉。可魚不智的慷慨陳辭,讓他感覺有些怪異。
魚不智是益州領主。
朱儁察覺到,魚不智對黑山軍抱有強烈反感和敵意,這讓他心生疑慮。按理說,一位益州領主沒理由對黑山軍如此痛恨,兩家八竿子打不到一起。
袁紹在益州平叛時得到逐鹿領幫助,魚不智替袁紹送信,剛才陳述時也直接稱呼袁紹字號,顯得頗為熟稔,看起來兩人交情很不錯。假設魚不智因為袁紹與張燕開戰,站在朋友這一邊,也勉強說得過去,可即使如此,他一個局外人,剛才表現出對黑山軍的切齒痛恨,貌似也稍微有些過。
魚不智為何視張燕如仇雔?
只有一個解釋:忠君愛國!
魚不智歷來站在朝廷大義這邊,黑山軍雖跟逐鹿領沒有直接利益沖突,但黑山軍屢屢寇擊郡縣,在河北作亂,背信棄義事實清晰。以魚不智過往表現出的立場,對黑山軍所作所為感到憤怒和不滿,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沒錯,一定是這樣!
朱儁心下釋然。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泽县|
武宁县|
五华县|
庆云县|
七台河市|
海淀区|
右玉县|
博罗县|
新疆|
门源|
盐城市|
台东县|
东阿县|
通州市|
黑山县|
盐亭县|
泗洪县|
黔西|
庄河市|
夏津县|
察隅县|
通化市|
疏附县|
抚松县|
嵊州市|
张家口市|
西乌|
沾化县|
涿鹿县|
甘德县|
潜山县|
丘北县|
青河县|
凌云县|
潍坊市|
慈利县|
莲花县|
莆田市|
湖州市|
济源市|
黔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