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淵源、事件或契機,對收服歷史人物的促成作用似乎更為明顯。 雖然被馮允打了回票,魚不智熱情不減。 逐鹿領(lǐng)文系人才缺口較大,好不容易有兩位歷史人物上門,并且明顯對逐鹿領(lǐng)有好感,魚不智哪會輕易收手。最妙的是,馮允和馮鸞是宕渠人,就在墊江隔壁,既已在銅雀臺上相識,以后魚不智隨時可以去馮家莊回訪,以馮氏叔侄表現(xiàn)出來的友善和好感,魚不智至少有把握不會吃閉門羹。 他隨即提出希望今后有機會到馮家莊拜訪,馮允欣然答應(yīng)。 魚不智信心又足了幾分。 只要能進馮家莊,一切皆有可能。 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就能上炕頭…… 馮允和馮鸞在銅雀臺沒有呆太久,馮鸞缺乏興致,走走看看然后發(fā)呆,馮允倒是興頭十足,登高望遠,感悟天心,神情十分滿足。但無論馮允還是馮鸞,都沒有即興吟誦或作詩,讓一心想看佳作現(xiàn)世的魚不智略感失望。 游臺畢,魚不智將兩人送至臺下。 系統(tǒng)提示:銅雀臺接待了兩位外來知名文士,獲得聲望值20點。 魚不智淚流滿面。 原來不止是每月固定漲聲望值,而是接待知名文士就給聲望,這銅雀臺還真是名副其實的聲望建筑。所謂“知名文士”應(yīng)該就是歷史人物無疑,但不知道“接待知名文士”的聲望能不能反復(fù)給,如果可以,找?guī)讉€“知名文士”刷聲望,豈不美滋滋…… 系統(tǒng)提示“知名文士”前特別注明“外來”二字,令魚不智非常不滿,難怪剛才徐庶游完臺沒提示信息,哥領(lǐng)地的名士憑啥不算數(shù)! 這涉嫌歧視吧? 主場優(yōu)勢呢? 正思忖間,馮允道:“我等打算在逐鹿城再盤桓兩日,看老友能否歸來,或會再游銅雀臺,希不智城主能給個方便。” “好說,待會我就吩咐下去,賢叔侄隨時可登臺,有朋友也可以帶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