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袁紹的惶恐-《三國領主時代》
第(1/3)頁
朱儁突然放棄中牟諸縣揮師北上,部隊在河內銷聲匿跡,去向不明。
如果朱儁當真向鄴城而去,對袁紹而言無異于晴天霹靂。
朱儁有沒可能趕往鄴城?
當然有!
無論主觀意愿還是客觀形勢,朱儁都有充足的理由進駐鄴城。
這得從朱儁最近的處境說起。
朱儁是東漢重臣名將,雖然出身寒門,但在朝廷重臣里面論戰功資歷,有資格跟他相提并論的恐怕只有皇甫嵩。討伐董卓戰役結束后,皇甫嵩被擄去了長安,受制于董卓,朱儁則堅持在中牟反董,繼續為漢室天下而戰,是故近期朱儁對漢室似乎更重要一些,被許多人視為復興漢室的希望。
可聲望再高,難掩現實中的窘迫。
朱儁在中牟屯軍討伐董卓,中牟屬河南尹,董卓放棄洛陽時擄走人口,把河南尹禍害得不輕,昔日王都所在變得殘破凋零。朱儁勉強占得五個縣,要錢沒錢,要糧沒糧,要人沒人,無奈之下,只得號召各州郡地方諸侯派遣部隊過來,共同討伐董卓。
以他的威名和人望,原以為諸侯們怎么著都得賣面子,況且是為國家,諸侯們沒理由不支持??上шP東諸侯多擁兵自重,除徐州刺史陶謙夠支持,別的諸侯要么虛與委蛇,要么裝聾作啞,令朱儁憂憤難平,大失所望。
若要評選最讓朱儁不滿的諸侯,袁紹的排名必定很高。
天子和百官被擄去長安,救國大計依賴關東群雄攜手,本該是袁紹這關東盟主發光發熱的時候,為大漢朝廷、為天下蒼生作出貢獻。
可袁紹壓根不是一個以天下為公的盟主。
討伐董卓結束之后,這貨就開始拉幫結派,擅自任命諸侯圈地,開了很壞的先例。隨后恩將仇報謀奪了曾經好心收留他的韓馥的冀州還不滿意,又趁孫堅攻打董卓未歸時任命周昂為豫州刺史搶地盤,孫堅被迫回師自救。緊接著與公孫瓚大打出手,堪稱關東禍亂之源。
以袁紹種種作為,要不是其叔父袁隗一家老小被董卓所殺,真讓人懷疑這廝是不是董卓派到關東的臥底……
盟主尚且如此自私,別的諸侯怎么可能一心為公?
現如今關東是二袁相爭,袁術陣營起碼有個陶謙向中牟派來三千精兵,依附于袁術的孫堅更是關東唯一跟董卓打仗的諸侯,算是為朝廷做了貢獻。反觀袁紹陣營,即沒有部隊與董卓作戰,也不派兵送糧支援朱儁,還在孫堅屁股后面捅刀子,貢獻沒有,破壞有干,朱儁自然不會對袁紹有好感。
關東諸侯各自割據一方,朱儁得不到有力支援,日子非常難過。
董卓派李傕和郭汜抵御朱儁,朱儁揮師西進被擊退,部隊得不到補充,錢糧軍餉更是捉襟見肘,僅占據了五縣之地的朱儁越發艱難。
李傕、郭汜看準朱儁虛弱,前不久聯合張濟率領步、騎兵數萬人襲擊中牟,大敗朱儁,并沿途搶掠陳留、穎川兩郡所屬各縣,所過之處,燒殺擄掠,人民幾乎死盡。
此役讓朱儁損失慘重,依托中牟屯兵變得更加困難。
強敵在側,據點殘破難以養兵,朱儁放棄中牟并不奇怪。
關鍵是朱儁下一步的打算!
離開原來的根據地,得找新的容身之地。
棄中牟往北,河內大部分是王匡地盤,西邊幾個縣被李傕和郭汜占據,沒有朱儁容身之處;再往北是上黨,上黨太守張楊是并州本地人,在上黨幾年平定了山賊甚有人望,而且張楊和呂布關系非常好,搶了上黨不打緊,很可能遭董卓陣營的并州軍報復,怎么看都不適合成為新的根據地。
王匡和張楊都是漢室諸侯,參加過討董,沒有劣跡,以朱儁的立場,其實是沒有理由搶奪兩人地盤的。事實上,朱儁的確沒有搶河內和上黨。
那么朱儁的部隊到底在哪里?
進入河內境后消失,沒有北上,沒實力西進碰董卓,向南就退回原點,看起來朱儁所部只有向東這個選擇。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渝北区|
绍兴县|
环江|
龙泉市|
建水县|
昭苏县|
黄骅市|
长阳|
子长县|
雷山县|
邵阳县|
祁连县|
崇明县|
搜索|
遵化市|
长丰县|
永清县|
秦皇岛市|
波密县|
循化|
栾川县|
新丰县|
湟源县|
石泉县|
贵德县|
墨竹工卡县|
昌江|
博乐市|
张家川|
大同市|
巩留县|
云安县|
台前县|
安陆市|
万宁市|
凉山|
龙陵县|
义乌市|
镇康县|
常山县|
班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