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朱靜怡咬咬嘴唇說還是咱們夫君有辦法,回去妹子就問他要。 程琳無奈的望著窗外說他要真有辦法就好啦,估計明年春天青黃不接之時最難。 朱靜怡說:“真的,姐姐不曉得,夫君在敘州給我們修建新式釀酒燒坊,一年至少需要二十萬斤糧食釀酒,前日就拿出五萬斤大米和五萬斤白面去瀘州找陳公兌換雜糧啦。” “用大米、白面兌換雜糧?”程琳吃驚的問她。 小女子肯定的點頭,給她補充還是一斤換一斤,所有雜費叫敘州官府承擔。 程琳先是一聲嘆息,認為可惜了。 隨即眼睛一亮說夫君真是高明,如此一來,那些兌換糧食的山民定會念叨大宋朝廷的好,明年會加倍努力,開荒種地收雜糧。 趙炳炎如何曉得自己的大老婆如此包容,那么愛他、欣賞他。 他忙活了一宿再回到后堂的議事廳,叫人把府衙負責提刑按察、轉運和漕運的主官以及通判和參謀參議都叫來議事。 他說:“眼下敘州大定,府衙應將重心轉移到征稽稅賦、發(fā)展教育和農(nóng)商。” 轉運使吳海說右相嚴令不許向百姓多攤派,加重賦稅,敘州嚴格按照前年賦稅的標準征收,府衙百官按照朱大人要求盡數(shù)下到各縣督促,已經(jīng)將稅銀上交嘉定府。 趙炳炎頷首,首先肯定轉運使的功勞,朱靜怡不在的時間里能支撐府衙日常,盡數(shù)完成賦稅征繳,很好。 但是,眼下的敘州,包括整個蜀地的情況發(fā)生了巨大變化。轉運使負責征稽賦稅,應當分析現(xiàn)狀,研判如何增加稅賦。 一方面是開源,就是鼓勵農(nóng)商,大辦作坊,商鋪、商戶多了,賦稅自然就起來了。 另一方面便是深入商戶調(diào)查,了解哪些商鋪的賦稅高了,不利于行業(yè)發(fā)展,哪些商戶的賦稅低了,沒有征足,收盡,造成行業(yè)發(fā)展不均。 眾人聽到這里,頷首點頭,這是漢王要對賦稅進行變革了。 吳海說朝廷沒得章程,我等如何做?歷朝歷代做變革都是千難萬難,此事需從長計議。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