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聽了薛居正的話,趙光義一個跟頭好懸沒坐地上。 事情怎么就變成這樣了呢? 其實這事吧,要說李繼勛和孫悅有什么私交,那就真是扯淡了,甚至李繼勛跟符彥升的天雄軍還有一點關系不好,現如今檀州城里,唯一值得他一救的也就是韓重赟,真犯不著特意去救他。 當然,人家自己嘴上說的肯定得冠冕堂皇,說是為了宋遼大局,百年國運之類的,這話忽悠忽悠大頭兵倒是不錯,可真到了上層,信這些的真沒幾個。 很顯然,人家就是在等一個朝趙光義呲牙的機會。 趙匡胤活著的時候,李繼勛是負責西面戰事的最高統帥,一開始接壤北漢,后來干脆就實質上負責起了對契丹的防御,也算是實打實的封疆大吏了,他也爭氣,最牛的一次打出來過三千破兩萬的戰績,深得信重。 前文提過,趙匡胤的強干弱枝是分片區的,絕大多數的節度使都被剝奪了刑事權和財權,但那些邊境重地,如雄州、潞州等地,其實就是走一過場,轉運使實質上是給他們送錢的,而不是朝他們收錢的。 趙匡胤比誰都清楚分權這種事對戰斗力的折損有多大。 可是呢,趙光義上臺之后就變了味道了,他將強干弱枝的家法一視同仁的推廣到了大宋的每一個角落,甚至還變本加厲的派出了一大堆的文官,李繼勛的日子,自然過的也就不再像以前那么開心了, 最可氣的是,西邊戰事明明向來都是以他為主,論戰功論資歷人家在大宋也真不比誰差,可是趙光義一上臺,馬上就扶了潘美上去,還特么節制他,瘋了吧這是!老子領兵打仗的時候潘美還不知道在哪呢。 其實這么收拾他的若是趙匡胤,李繼勛絕對屁都不敢放一個就忍了,就是撤了他,他也絕對是乖乖聽話毫無怨言,可趙光義么……說實在的,真不服。 孫悅被圍,趙光義故意耽誤時間,這事兒讓李繼勛就看到了機會,某種程度上宋遼之爭是民族大義,在老百姓心里,至少是在五代十國的老百姓心里,民族大義是遠大于內部矛盾的,這也是這幫節度使明明不怎么服趙光義卻不得不乖乖聽令過來的理由,否則大頭兵那都說不過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