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何仁這么激動的原因是他看到了一件非常像故宮館藏的寶貝——定窯白釉葵口碗。 葵口碗是北宋以來比較常見的款式,因碗口沿通常為四、六、八瓣的葵花式而得名。 宋代葵口碗一般是六瓣的,敞口、小圈足。明代永樂年間的甜白釉印花碗就有一些葵口款式,也是六瓣式。清朝也經常仿制,不過通常為八瓣形。 但是何仁看到的這個不同,這是一只五瓣式的白瓷葵口碗,和故宮館藏的一模一樣,只是品相不如故宮的保存完好。 五瓣式的葵口小碗,是五代時期非常典型的一種器型,宋代也一直沿用,定窯、哥窯、汝窯、耀州窯都有類似的瓷器產出。 價格倒是不太貴,何仁開鑒寶眼看了,大哥手里這個不是官窯出品,而且釉色掉了不少,還有些毛,大概也就十幾萬。 就算是保存完好的官窯葵口小碗也不太值錢,問題是這屬于文物,不能買賣,尤其大哥這個碗上還有土呢。 還不是一般的土,而是墓土白膏泥。 大哥顯然不太懂行,懂行的人肯定早把上面的白膏泥弄掉了。 何仁想起了之前馬健和他說過的話,準備釣魚,“大哥,您這東西是哪來的啊?” 大哥渾然不覺,還在那顯擺呢,“這也是我奶奶留下來的,我奶奶傳給了我爸,我爸又傳給了我。” 沒等何仁繼續釣魚,大哥又自爆了,他主動拿過來一堆銅錢,何仁一看,直呼好家伙。 “好家伙,大哥,您這銅錢又是從哪來的啊?” “也是我奶奶留給我的,這只是一部分,還有一些給我二叔三叔了。”大哥拿起其中一枚銅錢,問道,“老師,這是什么錢啊?” “翻個面,近一點。”何仁也不著急了,大哥主動拖延時間,他求之不得,“您這是萬歷通寶,上面不是寫著呢嗎?明朝的貨幣。” “值錢嗎?差不多的我這還有二三十枚呢。” “好家伙。”何仁驚了,“萬歷通寶鑄量比較少,還算值錢,您這叫“背天”,您翻過來,背面頂端有個天字,而且品相很好,屬于美品,五六千一枚吧。” 寶友們驚了,五六千一枚,大哥有二三十枚,那不就是十多萬? 大哥也驚了,立刻把鏡頭對向那堆銅錢,“老師您再幫我看看。” 何仁也是嚇了一跳,“臥槽!大哥,您這好東西不少啊。洪武通寶、永樂、嘉靖、隆慶都有……您把左手邊那枚洪武拿起來看看,對,就是這個,近一點。”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