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二十八章、幽游(中)-《地師》
第(1/3)頁
此地應(yīng)該是在天然風(fēng)景的基礎(chǔ)上人工煉就的,疊嶂派歷代祖師以及門中高手,將周圍群山的地氣靈樞移轉(zhuǎn)凝煉,在此地造就了另一座“青城山”。它與游方打造畫卷攜景于胸襟的方式不同,但有類似的妙處,而且更加浩然直觀,建造在這片山野中其工程量也很驚人。
它像是將方圓百里的青城群峰濃縮凝煉成盆景園林,但靈樞感應(yīng)卻是真真切切。疊嶂派弟子從此便可省去穿越無路深幽的絕壁險境之苦,在此運轉(zhuǎn)神識或滋養(yǎng)形神,就能感悟青城靈樞薈萃之妙。歷代祖師可真是用心良苦啊,在這觀蘭臺上再造青城,是青城山中的青城山。
若境界不至、閱歷不足、功夫不到家,一個人很難將這曠袤的青城群峰盡收胸懷,其悠遠精微處更難一一體會。別的不說,游方走來的這條路,也不是一般秘法修行弟子都能穿行的,更何況其中還囊入了天時運轉(zhuǎn)之妙,若想感應(yīng)入微,得有晝夜自如行游絕壁深澗的本事。
親身行游群山靈樞之中自然難得,但在此地總觀風(fēng)水大地盤,也是另一番修煉妙趣。
它處于絕壁前通往云蹤觀的道路上,同時也是一片阻擋或迎接高手的陣法,就是疊嶂派的疊嶂大陣,至于是阻擋還是迎接,就看來的是什么人、又有多大本事了?能從這個方向登上觀蘭臺的,恐怕都不是簡單之輩。
游方既然看出了這是疊嶂派歷代祖師煉就的一處修煉道場,同時也是一座疊嶂大陣,當然就不會像翻山越嶺般的硬闖過去,而是舉步走入了“群山”之中。一腳踏進去,就有一種從山外再入青城之感。
有一個成語叫“山外有山”,而此處是山中見山,如壺中洞天,雖然是在兩、三米高的山丘巖石中行走,但神念感應(yīng)真如千仞疊嶂重重。
此刻當然無人發(fā)動大陣來阻擋他,而游方也不會運轉(zhuǎn)神念去擾動大陣來,他是客客氣氣的沿著陣樞變化而走,如同再游一番青城畫卷,不大的地方卻曲折幽深、玄妙非凡,他足足繞了半個小時才轉(zhuǎn)出來,眼前豁然開朗。
觀蘭臺是絕壁上依山勢形成的一個天然平臺,平坦處大約有三個籃球場大小,后倚翠竹蔥郁的山峰,平臺與陡峭的峰頂之間還有一道深壑,壑中有清泉流過,而這泉流的源頭就在游方剛剛經(jīng)過的疊嶂大陣中。
有一座石橋跨過山澗,橋那邊有路,蜿蜿蜒蜒繞過山腰消失在密林深處,應(yīng)該是疊嶂派弟子平時往來云蹤觀的山路。距離這邊的橋頭不遠,便是云蹤觀的后院門。
云蹤觀面朝絕壁而建,規(guī)模不算很大,但完整而精雅,有前殿、前院、主殿、后院、東西配殿以及側(cè)院靜室。它的大門離懸崖的邊緣有十幾米遠,三面就是天然的觀景平臺。游方走出疊嶂大陣登臨之處,正是這個平臺的東側(cè)。
游方走上觀蘭臺,霞光正從他側(cè)后方的半天散落,正看見李永雋的青絲發(fā)簪與秀麗白皙的臉龐,映襯著迎面緋紅霞色,那一雙清澈的眸子似乎別有幽曲欲訴,卻只是彬彬有禮的長揖道:“疊嶂派弟子、云蹤觀代守住持永雋,攜同門永秀、靜塵、靜羽恭迎蘭德先生!”
原來她早就在這里等著他,應(yīng)該是游方走入疊嶂大陣時就查覺到他來了,故此率觀中疊嶂派弟子整裝相迎。
游方拜訪過江湖風(fēng)門各派,但場面都不像今天這樣神采非凡,他是披著映射半天的霞光登臨絕壁云崖之上,也都沒有像今天這樣冷清,偌大的觀蘭臺,只有幾名女冠靜靜的佇立行禮。
李永雋的師姐孟永秀看上去三十左右,而實際上已經(jīng)四十出頭了,她是李永雋的師伯郎繼升長老的弟子,另外兩名道姑靜塵和靜羽則更晚一輩,看上去還是稚氣未脫的少女模樣。游方?jīng)]想到疊嶂派的宗門傳承道場竟然只有這么幾個人,與他以往“駕臨”各派的熱烈氣氛完全不同,這里真是一處紅塵外的幽居清修之所。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都兰县|
新绛县|
威信县|
威信县|
赤城县|
鄂尔多斯市|
务川|
宝清县|
湘阴县|
洱源县|
芒康县|
大关县|
南川市|
灵川县|
兴仁县|
平武县|
荆门市|
新密市|
花垣县|
方城县|
吉安市|
南汇区|
铅山县|
丰镇市|
民丰县|
应城市|
讷河市|
陵川县|
团风县|
和林格尔县|
新巴尔虎右旗|
昆山市|
丹凤县|
铁岭县|
丹棱县|
南澳县|
南开区|
长垣县|
班玛县|
股票|
喀喇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