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峰路山下-《明末最強釘子戶》
第(2/3)頁
便決定將這座山城作為自己的行轅駐地。
沿途所見,峰路山已然發生了巨大變化。
原本山上樹木稀疏、雜草叢生。
如今所有樹木和雜草已被徹底清除或焚燒殆盡。
這樣的做法,一方面是擴大了山上守軍的視野,有利于防御作戰;
另一方面也防止了明軍,可能采取的放火燒山策略。
邊境的明軍每年都有出塞燒荒的習慣,經常在草原上縱火。
對于他們來說,放火燒山是一種熟悉的戰術。
如果不清理山上的雜草,明軍在攻山之前放火。
如此干燥的天氣下,己方在山上,極有可能會遭受嚴重損失。
在這片山嶺之間,大都是裸露的土地。
南面的松山堡周圍,沿著起伏的山丘,圍繞著主峰。
挖掘了無數的淺溝、深溝和壕溝,筑起了大量的土墻和石墻。
這些防御工事在各個山嶺的高低起伏之處都有所布局。
主要采用了“兩溝三墻”的結構。
這種結構主要是在一堵墻前面挖有兩道壕溝。
然后,每堵墻之間的距離不超過兩百步,以便于相互支援。
許多石墻和土墻都是利用當地的石塊和黏土就地建造。
有的石墻甚至延伸了十幾里長。
經過清軍的精心打造,整個峰路山變成了一座堅不可摧的戰爭堡壘。
從遠處看去,旗幟飄揚,哨兵傳遞信號,戰馬嘶鳴。
密集的帳篷和營寨仿佛覆蓋了整片山脈。
清軍控制了峰路山,就等于占據了戰略優勢。
北面依靠險峻的山脈,南面俯瞰平原和丘陵。
宛如一頭古老的巨獸冷漠地俯視著一切。
清軍牢牢占據著通往錦州的要沖。
如果不攻克峰路山,就別想踏入錦州一步。
而憑借這樣的地形,明軍如果要進攻這座山,只會遭受慘重的損失。
皇太極騎著馬緩緩前行。
他的眼神冷漠,掃過了峰路山的南北兩面。
南面是堅固的要塞,北面山下的丘陵和平緩地帶則是屯兵的地方。
這一片軍營和旗幟連綿不斷。
視線再向東移動,可以看到石門山等地。
這些山地的東側,小凌河流淌而過。
小凌河的北岸是紫荊、磨盤等地。
此時,那些地方也駐扎了清軍。
以防備明軍對大凌河堡等重要地點的攻擊。
隨著步伐移動。
清國的君臣們來到了山城的所在地。
這座山城規模并不算大。
東西長度大約一百多步,南北寬度約七十多步。
城墻全部由堅固的石塊堆砌而成,唯一的城門位于東面。
在城中央,一桿高達十數丈的大旗高高飄揚,隨著風勢,獵獵作響。
由于這座山城被選定為清國皇帝的臨時行宮。
因此城內也已經煥然一新。
原本的守備大廳,如今變成了皇帝的寢宮。
房間內擺放著許多桌椅,地板上鋪著厚實的羊毛地毯,四面墻壁懸掛著色彩斑斕的掛毯,整個空間顯得極為奢華。
皇太極步入行宮,坐在鑲嵌著寶石和黃金的華麗寶座上。
他的眼神犀利,宛如神明般俯瞰著站在下方兩側的清國群臣。
這次大戰,除了極少數留守盛京的人員外,余者都隨皇太極出征。
可以說,清國的力量幾乎傾巢而出。
皇太極穩坐寶座之上,目光掃過屋內肅穆站立的群臣。
最終將視線聚焦在鑲紅旗主岳托身上:“成親王,錦州戰事的部署由你負責,現在你向眾臣詳細說明一下目前的戰況吧?!?
話音剛落,皇太極突然咳嗽了幾聲。
實際上,皇太極一直患有疾病,歷史上記載說是高血壓。
而上位之后,國勢日微。
他日夜操勞,身體不堪。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穆棱市|
鄯善县|
承德县|
昂仁县|
女性|
高雄市|
新河县|
芷江|
阿荣旗|
康平县|
山阴县|
策勒县|
天柱县|
广安市|
济宁市|
黄山市|
吉木萨尔县|
安多县|
滨州市|
定襄县|
安龙县|
玛纳斯县|
黎平县|
宁乡县|
井陉县|
高平市|
宜阳县|
陵水|
浑源县|
旌德县|
丰顺县|
昆明市|
那曲县|
泸水县|
顺平县|
浙江省|
湘潭市|
纳雍县|
轮台县|
霍山县|
汉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