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有明軍敗了-《明末最強釘子戶》
第(1/3)頁
牛苛與湯通遵從軍令,迅速行動,將部隊部署于松山堡西南的一片丘陵地帶。
與主營大陣相距約二里之遙。
此次馳援遼東,湯通麾下一萬精兵,而牛苛則統領三萬之眾。
不過實際人數皆略少,虛張聲勢而已。
兩軍營地皆設于松山堡西側,分列松山河兩岸。
盡管河流干涸,但在取水便利方面,他們遠勝其他明軍。
此番布局,湯通僅留千人守營。
剩余七千兵力中,三千為正兵營的精銳騎兵與步兵。
另兩個營分別由參將與游擊指揮,騎兵與步兵比例為三比七,營中配備大量戰車與拒馬。
牛苛則出動萬人,其中正兵營五千,以騎兵為主。
其余兵力同樣分屬兩營,皆由參將統領。
雖然牛苛自稱兵力最盛,然論實際掌控力,他遠不及祖大壽等人。
在聲名與威望上,牛苛亦不及祖大壽與滿桂等。
這心中難免生出嫉妒之情。
然而,牛苛亦非無能之輩。
他敏銳地察覺到營地西南的丘陵高地乃兵家必爭之地。
占據此地,布下重兵,無論清軍從西或北來襲,均無法忽視此處明軍的存在。
晨光漸強。
牛苛與湯通指揮的明軍陣勢穩固。
車營列前,騎兵待命。
久等敵蹤未現,牛苛笑言:“今日西線似乎平靜,松山周遭的清兵已轉戰黃土嶺。”
湯通整理披風,附和道:“正如牛將軍所言,我等今日可享清閑,不費一兵一卒,守護后翼之功唾手可得。”
然話語未盡,前方原野突現異動。
一道黑線緩緩推進。
二人神色驟變,預感安逸將逝。
隨著清軍輪廓漸明,獵獵旌旗引領著萬余大軍逼近。
牛苛與湯通面露憂色,心知一場惡戰在所難免。
但不久,二人神情稍緩。
湯通笑道:“原是建虜的漢軍旗。”
隨著距離近了,他們看得清楚了。
來敵多為八旗漢軍,其中僅數千為滿洲甲士,夾雜蒙古兵。
而己方人多勢眾。
依托車營與丘陵之利,堅守不攻。
兩萬明軍對峙萬余清兵,是可以占上風的,何況敵中真建虜僅占少數。
明軍嚴陣以待,清軍于約二里外的丘陵高地處布陣。
然而,當牛苛面色劇變。
湯通更是驚得臉色青白,他顫抖著說:“那些漢旗軍拉出的是……”
牛苛臉色陰晴不定,咬牙切齒:“是紅夷大炮,看數量,十斤以上重炮超過四十門……”
……
另一邊。
清軍的重騎兵如潮水般涌入車營.
柏恩光的軍隊中,炮手和火銃手們頓時陷入混亂,爭先恐后地向后方逃竄。
他們背對著追擊的騎兵,不斷被踐踏、被砍倒。
哀鳴與慘叫聲此起彼伏,響徹不斷。
少數火銃手試圖抵抗,但身旁的戰友都在逃命,或是目睹了清軍重騎的包抄,加之清軍騎兵的持續射擊。
恐懼之下,他們也不得不加入了逃亡。
車營的前、左、右翼,戰車被一一掀翻或撞擊。
一波又一波的重騎兵從缺口涌入。
他們不斷進行包抄、分割、撕裂和驅趕。
這讓明軍感到四面楚歌,仿佛整個車營已被突破,無處可守。
在極度的恐慌中,潰敗的士兵們亂作一團。
他們盲目地跟隨人流,在清軍的追趕下,向后方的大陣涌去。
人群中,許多人被擠倒、踩踏致死。
或是為了求生而相互搏斗,場面慘烈。
原本柏恩光精心布置的車營,加上中軍后部的支援,本可以形成有效的火力覆蓋。
然而在潰敗的浪潮中,士兵如同多米諾骨牌般倒下,所有的戰術布局都化為烏有。
在火銃手和炮兵的后方,是各營的冷兵器戰士。
當清軍首次突破車營時,他們還想結陣抵抗。
但隨后,無數士兵如同潰堤的洪水般涌來,瞬間將他們的陣型沖散。
在清軍騎兵的持續驅趕下,后方的士兵出于恐懼,拼命擠攘。
如同決堤的洪水,前線陣地也轟然倒塌。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乌珠穆沁旗|
南澳县|
晋城|
阜南县|
卢氏县|
庆元县|
贡嘎县|
河北区|
二连浩特市|
汉川市|
石林|
石城县|
南江县|
壤塘县|
广南县|
阜康市|
高邑县|
永修县|
新密市|
三门县|
鄱阳县|
龙井市|
昌邑市|
鸡东县|
芦溪县|
神农架林区|
姚安县|
凯里市|
开平市|
五寨县|
大宁县|
太白县|
新邵县|
二连浩特市|
赫章县|
赣州市|
蚌埠市|
修文县|
宿州市|
万安县|
墨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