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宇文士及從旁聽著蕭瑀剖析此前關隴戰敗之桉例,心頭難免不舒服,怎么聽上去好像是關隴軍隊無能至極點?不過聽到蕭瑀最后將關隴戰敗歸咎于火器的缺失,這才心氣順了一些。 “此刻東宮那邊大抵已經發現殿下失蹤之事,必然有所防備,咱們事不宜遲,當誓師起兵、昭告天下,殺入長安城,抵定大局!” “沒錯,兵貴神速,定要在東宮反應過來之前予以痛擊,否則便只能退守潼關,先機盡失。” “殿下,下令吧!” 諸人齊齊起身,站在李治面前一揖及地,懇請李治下令起事。 李治只覺得心臟霍霍跳動,渾身血脈極速賁張,嘴唇發干、嗓子發癢,深深吸了口氣穩定心神。 古往今來,這種事也沒發生過幾次,如今自己便要造就一段歷史,注定名垂史冊,只是不知最終是勝是敗、是生是死,一 死,一時間原本堅定的心智有些搖曳,很是緊張…… 不過他到底非尋常人,很快在幾位肱骨之臣的目光中穩定下來,沉聲道:“父皇受奸佞毒害,英年早逝,人神共憤!本王身為皇子,當不畏艱難披荊斬棘亦為父皇討一個公道!所幸諸位深明大義、忠良誠愛,破家舍業不顧生死亦要輔左本王替天行道,以彰世間公義,以報父皇隆恩!今日于此,本王當與諸位盟誓,愿同生共死、榮辱與共,若事敗則前赴后繼、死不旋踵,若有幸他朝事成,則共享富貴、與國同休!” 幾人不再保持作揖的姿勢,而是紛紛跪地,齊聲大呼:“愿為殿下效死!” 中軍賬外,細雨之中,無數右侯衛將校兵卒全副武裝、聽候命令,聽聞帳內傳出這樣一句,亦紛紛振臂,齊聲呼喝:“愿為殿下效死!” 聲震霄漢,風云變色! 旌旗于風雨之中漫卷舞動,雪亮的刀槍如山如林,數萬虎賁枕戈待旦,只待一聲令下便沖鋒向前,死不旋踵。 李治目光灼灼,意氣風發,當即下令裁剪軍旗,上書“晉”字,而后揮筆寫就一篇檄文,痛訴太子“毒殺親父”“迫害手足”“禍亂朝綱”“親小人遠賢臣”等等罪狀,文采斐然康慨激昂,簡直將太子描述成一個十惡不赦的昏聵殘暴之徒,讀之令人切齒痛恨。 蕭瑀等人看過之后,連連稱贊太子文采,一致對太子之無道口誅筆伐。 這個時候根本沒什么對錯,只要能夠使得自己這邊師出有名且名正言順,即便憑空捏造也無可厚非:起事若敗,就算這些事都是真的也是捏造事實玷污太子名聲;反之若勝,就算都是假的也會結結實實扣在太子頭上…… 還是那句話,勝者王侯敗者為寇罷了。 哪有什么正邪善惡、真偽對錯?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