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這可是為人主的大忌。 古往今來,因為立嗣的之事,引起的紛爭多不勝數。 袁紹卻任由幾個子嗣爭斗,不管不顧,稍微過分點才輕飄飄的叱責幾句。 不少謀臣因此進言,甚至還被呵斥。 這般長幼不分,一旦袁紹死了,幾個子嗣必定相互爭斗不休。 到時候,那就是大廈傾覆,無力回天。 畢竟,冀州倚靠兗州,有劉鴻這個野心勃勃的諸侯窺伺。 袁氏一旦內亂,那就是萬劫不復。 至于出一個扶大廈之將傾的明主? 那就更不可能了。 袁紹的那幾個兒子什么德行,他還不清楚么? 都是志大才疏之輩,根本就不可能是這塊料。 他就是看出了這一點,才果斷放棄了袁紹這個沒有前途的主公。 至于為什么選曹操而不是劉鴻。 一來,他看出劉鴻此人野心勃勃,而且曾與宦官為伍,非漢室之臣,曹操之前卻是一個徹徹底底的漢室忠臣。 二來,劉鴻打壓士族,扶持寒門,大肆屠戮士族,被士族名士圈子各種抹黑,名聲不好。 哪怕他知道,這些抹黑的名聲,多半不是真的。 但身為士族出身的他,心里多多少少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更何況,劉鴻如今勢大,麾下名臣武將不在少數。 他過去了也不過是錦上添花,以劉鴻對士族的態度和手段,基本不會得到重用。 相反,投靠曹操就不一樣了。 曹操如今勢力微弱,雪中送炭自然要比錦上添花來的更好些。 以他之才自然可以被重用。 這也是他為什么明知道投靠劉鴻更有前途,還是投靠了曹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