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程昱應(yīng)聲離開。 雖然對這些士族不爽,但該見還是要見的。 士族主動上門,肯定要讓出一部分利益。 明擺在眼前的好處,不拿白不拿。 而且,這些士族也蹦跶不了太久了。 等劉宏死了,董卓亂權(quán),群雄割據(jù)。 到時候,這群士族就任他拿捏。 士族反抗? 他的詞條專治一切不服。 骨頭再硬,也能刷成一條忠心的狗。 實(shí)在不行,直接滅了。 別人需要士族的支持,他可不需要。 有系統(tǒng)在,他就是人才制造機(jī)。 而且,他身為兗州刺史,各個要職肯定安排對自己絕對忠誠的官員。 想拿對付曹操那一套對付他怕是妄想。 這就叫一力破萬法,也只有他這種掛壁才能走這條路。 很快,一名年輕男子,身著華貴絲綢上前。 “邊讓參見刺史大人。” 邊讓行禮。 邊讓,兗州陳留名士,善于辯論詞賦,名動大漢。 “不必多禮。” 劉鴻耷拉著眼皮,興致缺缺。 邊讓他知道,名聲還是有的,和孔融一個等級的大漢名士。 不過,名士之流,于他來講一文不值。 換做是頂級謀士和武將,他說不定還能來個禮賢下士。 名士以及其身后的圈子,他也懶得進(jìn)去。 進(jìn)入名士的圈子,雖然可以名傳大漢。 能更好招攬各種謀士武將,讓名臣武將自己獻(xiàn)上投名狀。 但劉鴻走的可不是種田流,只要不斷刷新詞條,橫推亂世只是時間問題。 成王敗寇,后人述說。 曹操的名聲如此差,士族說殺就殺,還不是三分天下,照樣有滋有味? 要不是死的早,一統(tǒng)天下也只是時間問題。 這些士族名流,也只能趁著漢朝威望還在的時候有點(diǎn)用處。 等大漢崩塌,士族的威望和權(quán)力就是一張廢紙。 因此,劉鴻也沒打算費(fèi)心費(fèi)力的浪費(fèi)時間在這上面。 看著堂下未跪,且一臉傲然的邊讓。 他的印象更深幾分。 性格高傲,恃才傲物,最后被曹操給弄死了。 同時也是引起兗州士族背叛曹操的導(dǎo)火索。 邊讓見劉鴻不搭理自己,有些惱怒。 但,只能隱忍。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