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李二只是推辭不受,張文遠也堅決不同意,最后兩人都火了,李二道,“既然你執意要給錢,那俺不接你的活了!” 張文遠也說道,“你不收錢,那我也不敢把活給你做了!” 說到這里,兩人都笑了起來,最后各退一步,收了個半價。 又交代了一些問題,張文遠就拉著張文寧到房間里研究紡車去了。有了一貫錢做潤滑劑,張文遠今天的態度比昨天好多了,對母親也不再抱怨了,還說等他的房子修好了就把大兒子帶過來玩幾天,加強一下兄弟感情,張文遠呵呵一笑,自然是滿口答應了。 工匠在外忙碌的時候,兄弟二人就在里面研究紡車。張文寧今年三十四歲,干木匠活已經有二十年了,雖然他自詡是鄆城縣的木工大拿,但其實只會做些粗笨的家具,稍微細致一些的活都干不了。張文遠要不是看在他是自家人的份上真就讓李二做了,李二在縣里開木工鋪子,技術比他好多了,他上次交給他做的模具就做得十分精美,完全可是稱得上是藝術品。 雖然心中已有紡車的腹稿,但真要做起來卻千頭萬緒,張文寧不敢貿然下手,拿起圖紙仔細研究起來。張文遠見他眉頭緊鎖,不時念念叨叨,忍不住提醒了幾句,不料卻惹毛了他。這蹩腳的木匠雖然技術一般,但脾氣卻十分古怪,對他的提點不僅沒有感激之情,反而頗為惱火。遇到這種愛拿架子的大師傅,要不是他們是親兄弟,他早就把他趕出去了。 吵吵嚷嚷地研究了大半天,外面的工匠都已經把地基挖好了,張文寧才把圖紙吃透,張文遠早就沒耐心陪他玩了,因為他又對這個時代蓋房子的流程產生了興趣。 這個時代生產技術落后,雖然秦朝已經有了磚,漢朝就有了瓦,但是尋常人家根本用不起,因此張家蓋的新房是標準的“黃土筑墻茅蓋屋”,工藝十分簡單,造價也很低廉。既然成本這么低,張文遠就決定多蓋幾間,活了兩輩子,他真是受夠了在鴿子籠里生活。因此,第二天他就讓張文靜再請一些工匠,東西廂房一起開工,只用了四天就封頂了。 張文靜請來的工匠里面有人是那天見過的,但張文遠技高一籌,讓二哥出面負責建房子的事,他們當時也沒做多想就來了。當看到張文遠出現在院子里時就想像昨天那樣撂挑子,但一想到張家的工價開得比市價高一些,中午的飯菜又很豐盛,跺了跺腳只得裝作不知情,繼續埋頭苦干。 時間一晃就是好幾天時間,張家的廂房終于蓋好了,東西兩廂一共多了六間房子,張文遠做了簡單的分配,張母和李大蓮還是住原來的偏房,閻婆惜住了一間新房,他自己辟了一間廂房做書房,留兩間做客房,暫時供大哥和二哥一起住,剩下的兩間廂房一間用來安置紡車,一間用作打制紡車。這種布局十分混亂,和后世的四合院完全不能相比,但他也管不了這么多了。 除了新建兩個廂房以外,張文遠一不做二不休,把陳舊的院子和圍墻也修葺一新,他本來還想修一個衛生間,但張母和李大蓮都反對,也只得放棄了。 “算了,將就住吧!”既然他們不接受現代化的生活,張文遠只得在心里寬慰自己,穿越者都不是池中之物,未來都是要干大事的,怎么能一直住在這種房子里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