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包子,新鮮出爐的肉包子,皮薄餡多,快來品嘗。”
早晨和暖的陽光照在里運河上,氤氳的氣息滋潤著運河兩岸。北岸的河下古鎮周而復始,新的一天在那熟悉的叫賣聲中開始了。向北眺望古鎮,涇渭分明的建筑看得出河下古鎮博大的胸懷,這里既有富可敵國的鹽商與官宦門第,又有生活在生活最低層的老百姓。
沈老爺此時此刻一如既往地從家出發,邁著輕快的步伐出了巷子,拐向了湖嘴大道吃他最愛的陽春面。在他內心深處對每天早有安排,早晨吃面,中午吃飯。
穿行在人聲鼎沸的湖嘴大道上,濃濃的煙火氣撲面而來。河下大街小巷的尋常百姓們,他們習慣了這里的一切。
沈老爺自從有了孫子后,他的心情大悅,邁著方步走在石板街上回想著昨天兒媳說的事,他笑了笑,心想哪家孩子一個生兒就斷奶的?肯定行不通的。
還沒進面店,沈老爺就看到面店熱氣騰騰的,吃客們你來我往,店小二興奮地忙里忙外。
“沈老爺早!”面店小二早已笑嘻嘻地迎了上來,“老規矩?”
“自然,不過小二今天給我面條少下一半。”
“得嘞。”
這家陽春面是湖嘴大街上生意最好的一家,寧愿排隊等著也不去那門前冷清的店,那說明這家生意慘淡。
“好香啊!”小二端來了陽春面,自然外加兩個雞蛋,沈老爺聞著那味道贊嘆道……
“吃好了,小二錢在桌上。”沈老爺擦了一下嘴。
“沈老爺慢走。”店小二就是熱情。
沈老爺今天之所以只要了半碗陽春面,是因為他要去品味宋記辣湯。幾次在酒樓辦酒席,沈老爺親眼目睹了宋記不僅淮揚菜做得首屈一指,而且宋記的早餐因為一碗小小的辣湯而火爆。
回味著陽春面的況味,他加快了步伐。
遠遠地就聽到宋記早餐熱熱鬧鬧的聲響,進進出出的客人們吸引著沈老爺的目光。
“老板,再來一碗。”突然他聽到一個聲音,這個聲音里有幾分威嚴,抬頭一看是河下鎮幾個富得流油的鹽商也在這喝著辣湯,其中一個肥頭大耳的沈老爺認識。
“來了!”店伙計馬上應答,不一會兒從那深深的圓形木桶里盛好了一碗端給了鹽商。
掉頭發現來客人了連忙招呼:“沈老爺,稀客稀客,請坐請坐。”
“給我來碗辣湯。”沈老爺瞅見一個空位置坐下說。
“好嘞。”
沈老爺觀察著吃客們一邊喝著辣湯,一邊吃著干的,有的是千張裹油條,有的吃包子,還有的吃著糍粑。
“沈老爺嘗嘗。”宋老板親自端碗辣湯來了。
“哎呀,勞宋老板大駕,折煞我了!”沈老爺起身接過藍邊碗說。
“這是我送你的。”老板晃了一下千張裹油條,“慢吃。”
他眼前這碗辣湯冒著熱氣,沈老爺了解伙計,伙計如數家珍地說給他聽。
辣湯有四種食材,面筋條、粉條、海帶絲、百葉絲。湯要用淀粉勾芡,不然清湯寡水。以前的辣湯是用洗面筋沉下來的淀粉勾芡的。面筋要先洗好放清水里靜置,然后慢慢地滑下開水里燙熟,再撕成小片。
海帶自然要提前泡好,清洗后把海帶切成細絲、煨爛。其余的如粉條、千張等都要沖洗干凈,切成絲。
大鍋燒水,水開以后倒入煨得半爛的海帶絲,沸騰后依次加入其他配料,花生米、百葉、面筋、粉絲等燒開。
只需稍等一片刻,那香氣襲人的辣湯便出鍋了。一大勺辣湯盛到碗里后,加香菜,淋香油、滴醬醋等,黏糊糊的湯汁、綠油油的香菜擠在百葉絲和海帶絲之間,點綴著面筋條,而上面是慢慢漾開的香油。
聽了店伙計的介紹,沈老爺輕輕一嗅,絲絲香氣和醋酸氣纏繞著、氤氳開來,喝著酸辣可口。
特別是寒風刺骨冬天,一碗濃稠又有嚼頭的辣湯下肚,胃口頓時開了,身子霎時暖了,精神自然清爽了,渾身舒服。
說起咱大明朝,不得不回溯歷史至1500年至,朱祐樘在位,即明孝宗,年號弘治。明孝宗在位期間更新庶政,言路大開,使得自明英宗以來的陋習得以去除,被譽為“中興令主”。
明孝宗先是將明憲宗時期留下的一批奸佞冗官盡數罷去,逮捕治罪。并選賢舉能,將能臣委以重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