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看到友軍來勢洶洶,李航突然想跟對方玩玩。 雖說是來投奔的,但也不能讓對方小瞧了不是。 想到這里,他當即認真起來,就連那面國旗也都暫時放著,等時機合適了再拿出來。 而面對六架三款型號的友軍飛機,李帆直接把目光瞄準了最上面的兩架伊15戰斗機。 原因很簡單,這款戰機性能最差。 這個時候的伊15戰斗機應該是改進型號的伊152,最大時速也就350公里。 而小鬼子這96式艦載戰斗機最大時速是440公里。 也就伊15戰斗機的最終改進型伊153可以達到這個速度。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伊153可以說是世界各國中雙翼戰機中性能最好的,最大時速444公里、升限10700米,不僅可以裝備4挺7.62mm或者12.7mm機載機槍,還可以攜帶8枚火箭彈。 這倒是很符合老毛子的一貫作風,簡單粗暴。 不過這也是老毛子在二戰前戰機發展的一大挫折,因為這導致對戰機的研發上出現了一個誤區,對于單翼戰機的研究明顯不如其它強國。 雖說蘇芬戰爭讓老毛子意識到了問題,但畢竟有些晚了,緊趕慢趕,雖然也有新式戰機面世,但面對強大的德式戰機,前期反倒是處于弱勢。 不過對于此時的中國來說,別說伊153,就連伊152都生產不出來。 國民政府其實就是一個超級買辦政府,啥都靠買,連子彈相當一部分都得靠買。 民國時期的中國其實不缺飛機設計人才的,而且這個時候的飛機制造的門檻低,若是稍微投點精力去發展,是可能追上其它國家的發展腳步的。 不過這個時候說這些有些不合適。 他得先讓眼前的友軍認識到日軍這款新式戰機的強大。 其實日軍已經讓友軍們體會到了,但這還不夠。 只有96式艦載戰斗機在此時表現出更強的性能,這么一架完整的戰機才能體現最大的價值。 想到這里,他不等那四架戰機來包抄,就駕駛戰機開始了極速爬升。 日式戰機,不管是九六式,還是后面的零式,靈活和爬升能力強都是其最大的特點,反倒是在俯沖上面有些虛,主要是飛機機體結構不強。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