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可以說,此時日本才算是真正體驗戰爭的殘酷。 之前盟軍都只是轟炸重要的軍事目標,如今使用燃燒彈,直接變成了無差別轟炸。 而就在這種情況下,在美國的要求下,國府這邊終于決定重建空軍前敵總指揮部,負責對日反擊的空中作戰事宜,同時受航空委員會和陸軍總司令部節制。 或許是看到中國空軍的實力,美方不滿只是單純的陸軍,要求國府把空中部隊加進來。 加上國府也有其他想法,所以就干脆重建了前敵總指揮部。 這個總指揮還是老鄒兼任,但李航擔任副總指揮并代理總指揮,負責前敵總指揮部的實際事務。 同時,李航仍然管理傘兵,但不再擔任第六路軍司令官和傘兵總隊長。 王漢循調任前敵總指揮部上校參謀長。 第六路軍司令官由陳睿田擔任,羅應德調任第六路軍副司令,周智凱調任第六路軍參謀長。 洪養福調任第二路軍上校副司令,唐元亮調任第二路軍中校參謀長。 原第二路軍司令官謝莽調任第三路軍司令官,董銘德擔任第二路軍司令官,鄭紹俞調任第五路軍司令官。 下面各大隊的大隊長和副大隊長也有一些調整。 從第四和第九大隊調了一些人到第六路軍下轄各大隊,又從第六路軍下轄各大隊調了一些人到其他大隊。 就連第二路軍和第六路軍下轄的大隊也有一些調整,第10(運輸)和15大隊就從第六路軍改隸第二路軍。 這樣一來,第二路軍下轄兩個戰斗機大隊、一個轟炸機大隊、一個運輸機大隊和若干獨立中隊。 第六路軍則是下轄三個戰斗機大隊、兩個轟炸機大隊和若干獨立中隊。 很明顯,這其實就是在削弱李航對麾下部隊的控制。 李航主管這個前敵總指揮部肯定算是升了,哪怕只是個副職,畢竟管理兩個路軍司令部共計9個大隊,基本上算是大半空軍兵力了。 管轄區域也變成了黔、湘、贛、閩、粵、皖、蘇、浙八省,這面子給的夠足了。 倒也算不上明升暗降。 不過為了削弱李航對麾下部隊的控制,他不再擔任第六路軍司令官和傘兵總隊長。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