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縣里和省城的報社也想采訪姜玉樓,他現(xiàn)在可是文化名人。 就連校長每天都在念叨著他的名字。 不過凡是想要邀請姜玉樓開會,或者是采訪的都被他推了。 無他,快高考了。 今年的高考安排在了七月七日,現(xiàn)在都六月份了,時間太緊了。 高考恢復也就兩年,對全國學生都是一件能改變今后命運的大事,不能不慎重。 高老師不想姜玉樓為了一時的名利,影響到今后一輩子的命運。 為此,他專門和姜玉樓談話,姜玉樓也同意了他的做法。 可是,有些會議或者采訪他還能推掉,有些卻不行。 因為,這次來的是《人m日報》,此時《人日》還不是后世的三流報紙,影響力極其巨大。 一個作家牛不牛,就看他有沒有上過《人日》。 按理說,《人日》這么大的招牌不可能專門來人采訪一個只寫了兩首詩的小年輕,可他們真的來了。 究其原因,還是姜玉樓的兩首詩影響力太大了。 高老師聽了記者同志的話后,整個人都羨慕得不行。 他要是能跟著上《人日》的新聞,這輩子都值了。 當高老師告訴他,這次《人日》的記者專門坐火車來陽平縣采訪他后,他自己都吃驚得張大了嘴巴。 “不是吧,高老師,真的假的,我能被《人日》采訪?” 高老師忍不住翻了個白眼,“人都來了,那還能有假?” 別人高興還來不及呢,他倒是還懷疑上了。 “不是,我就有點意外。”姜玉樓撓撓頭。 實在是連他自己都沒有料到,兩首情詩發(fā)表后,竟然一炮而紅,在全國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和反響。 迅速在全國出名,是他始料未及的。 只能說,在1979年,網(wǎng)紅詩的威力實在是太大了,就像在詩歌界扔下了兩顆核彈。 要說他的詩在年輕人中有多火,就這么說吧,你要是不會背這兩首詩,和同齡的年輕人聊天都插不上話。 “什么,你不會《山木》和《十誡詩》?偽文青,羞于與你這樣的人為伍,告辭!” 對,年輕人聚會就是這么個場面。 大家都是文化人,聊的自然是文學,而詩歌又是逼格最高的。 你是不是真的文學青年通過兩首詩就能分辨出來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