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東岸周邊水域屬于淺水區,深度平均為兩米左右。 按道理來說圍堰高度只要兩點五米,就能保證考古發掘過程中比較安全。 但這其中還有個需要注意的因素,那就是洪水! 雖然枯水期發生洪水的概率較低,但包括葉知秋在內的所有考古隊員,都無法承受因為洪水而導致考古中斷的嚴重后果。 畢竟一旦展開圍堰工程,就需要動用考古項目的大量資金,圍堰的材料、人工、設備運作都需要錢。 所以必須把這個因素換算進去。 而預防洪水所需要增加的高度,也是個需要考慮的學問。 十六年前,岷江就發生過百年一遇的洪水,導致水位整體上升了超過八米。 他們開展圍堰工程,自然不可能按照最嚴重的來,那樣就完全得不償失。 所以,葉知秋最終決定,把圍堰高度增加到能夠抵擋五年一遇洪水的地步。 也就是兩米高。 圍堰高度本身就需要超過水位半米左右,這是最佳的安全距離,加上兩米的預防洪水的高度,最后算上枯水期兩米的河水深度。 也就是說,最終的圍堰高度為4.5米! “葉隊長,你考慮的怎么樣了,大家都在等你呢?”國字臉工程師,見對方站在臺上遲遲沒能開口。 便耿直的催促道。 臺下眾多學者也都等的沒了耐心。 可礙于高局長的威嚴,也只敢小聲議論而已。 “看吧,我就說他根本不懂考古,連圍堰該設定為幾米的高度都不知道,就這還當隊長,也不怕被外人笑掉大牙!” 會議室最后一排,看到葉知秋吃癟,王仲頓時來了精神,不遺余力的小聲譏諷道。 “我也覺得葉先生吃了太年輕的虧,不過圍堰的高度、厚度這些專業數據,不是應該由這些建筑工程師來安排嗎?野外考古也沒有過圍堰筑堤的先例啊?” 旁邊一位穿著行政馬甲的中年男人,不由搖頭。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