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不怕別人搞事,搞事就代表著機會。 他最怕別人不動。 目前美股資本的狀態就是:我寧愿什么都不做,也不愿意犯錯。 資本應對熊市,最好的辦法就是什么都不做,等風來…… 一旦丟了籌碼,風來的時候,就沒辦法飛的更高。 風不來?雨來了? 那絕大部分人一塊完蛋。 對于資本來說,率先看見的永遠是利益,而不是風險。 如果所有資本都會顧忌風險,那么世界上就不該存在做空,做空的風險是肉眼可見的,無論是任何行情。 此時的局面就是資本完全看不到利益,李遠拋出的誘餌吸引力也不強,所以根本不為所動。 李遠能做的,只有分散資金。 操盤手已經加到了十五個人,基本以小額空單為主,市場上絕大部分資金都是這樣做的。 分散到幾百只股票當中,保證資金不會因為過于集中被針對。 相對應的,也掙不到什么大錢。 運氣好點,一天能有兩個點的收益。 運氣差點,半個點都沒有。 做了兩周的時間,九個交易日,也才二十六個點的浮盈。 密密麻麻的交易數據,姚應松每天整理都得花費兩個小時。 如果換成葉盛,指不定又以為李遠在演他了。 沒能取得預想中的成績,也不僅僅是因為行情,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量化。 美股市場的量化比a股還要早,規模還要大。 在a股,量化資金還要被規則限制。在美股,限制相對少了許多,無數的量化資金充斥在里面做超短,即便行情再爛,他們都能做出超收益。 很多大資本投資好幾十億美元做量化程序,現在已經日漸成熟,給出的權限也越來越大。 在這上面,李遠真的拼不過量化。 不看整體,只看個股的話,李遠在量化手里吃了不少虧。 比如在一個市值只有六十三億美元的雷蒙醫藥上面,李遠動用了差不多兩千萬美元,虧損接近兩百萬美元,最后狼狽撤出來了。 他感覺對手就是量化,每一個波段抓的太及時了,速度比他這邊快了很多。 遇到這種,必然是先跑為敬。 整個美股能最多的票不多,英偉達算是其中之一。 畢竟去年英偉達剛剛股價翻倍,達到了八百億美元,今年差不多能破千億。 他差不多動用了兩億美元在里面做多。 基金三期對他來說,算是目前為止最困難的一次,三個月能清盤,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 對于摩根來說,盯著李遠的賬戶,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從李遠開始操盤后,他賬戶的所有數據,就被盯上了。 只是因為操作過于分散,沒辦法進行狙擊的。 李遠最大一筆錢,塞在了英偉達里面,可英偉達這個票,里面的資金很多,不少華爾街大資本都在里面掙錢。 總不能為了針對李遠的兩億美元,讓所有人放棄利潤。 不過最近曼德爾在查看李遠的交易之后,發現李遠虧錢了。 他在雷蒙醫藥上面,虧了整整十個點。 這是目前為止,他看見李遠虧損過的最大幅度。 他對雷蒙醫藥里面的資金很感興趣,到底是誰,能把李遠逼得割肉走人? 這是他迫切需要拉攏的對象。 在安排人打聽了一下之后,他皺起眉頭。 竟然是華爾街的一家量化? 那家量化的總資產也不過二十億美元。 相比較掌管超過三萬億美元的摩根,那家公司太小了。 但是,他們能打得李遠節節敗退,這一點就值得曼德爾對他們拋出橄欖枝。 “喂,伙計,想要加入摩根嗎?” 毫無疑問,華爾街資本,沒有誰能拒絕這樣的誘惑。 摩根自身也有量化,只不過每個量化之間,算法有區別。 放大到個股上,區別會變得非常大。 量化跟量化之間的交易,也是頻繁發生。 對于量化,有利有弊。 如果給的權限太小,量化施展的空間也會很小,很難盈利。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