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把股票借給券商其實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因為券商可以拿來賺錢。 他們操盤英偉達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基本都是按年來計算的,絕大部分票倉幾乎都不會去動,借給券商,每年賺六七個點的利潤,不是很正常嗎? 至于那些票對他們控盤有沒有影響? 正常情況下是沒有影響的,因為他們想要操作的話,直接找券商開合約就行,這家券商沒有,另外一家券商總不可能也沒有了吧? 對自身影響可以說是完全沒有。 就好像是把自己的錢借出去,用不著的時候可以放在外面收長期利息。用得著的時候,再找別人借,只需要付出短期利息。 這個消息出現之后,沒人去責怪那個家伙,因為也有別人在這樣做。 他們第一時間就開始去找那些券商,看看券商手里到底還有多少股票。 只要能拿回來,就不算什么事。 然而,半個小時之后,當所有的數據匯總在這個會議室,所有人懵了。 領頭的人拍著桌子吼道:“為什么只剩下24%了?一開始我們持有英偉達55%,券商那邊持有20%,市場上包括幾個自然人大股東加起來持有25%,現在我們只剩下24%,籌碼呢?” “馬上聯系曼德爾,把我們的籌碼截留下來!我們已經快要被踢出局了!混賬!” 如果能把曼德爾手里15%的籌碼截留下來,那么整體還有39%,加上摩根的10%,還算是掌握著主動權。 現在讓他們放棄,那是不可能的。 這個位置他們不僅沒賺錢,還賠了不少進去。 只是他們的電話還沒打過去,曼德爾那邊的電話率先打了過來。 “伙計們,我知道你們賺大了,再給我一些籌碼,我要徹底把擎天資本給拉爆!他們就差一點點了……” …… 李遠看著英偉達一百二十美元的股價,是真的眼饞。 不過他知道,籌碼只要在自己手里,那么就毫無價值。 比如2021年的時候,聞泰出高價收購呆英一家nwf的半導體公司,此時這家半導體公司都已經要倒閉了,本身價值少的可憐。 但聞泰為了擴大自己的半導體業務,還是愿意溢價收購,最后給出了近九千萬美元的價格。 那家公司也很高興有人接盤,市場上也沒覺得這有什么,一個瀕臨破產的公司,本身也沒有多么厲害的技術,有冤大頭愿意接盤,他們肯定高興。 但是,定金給了,意向合同簽了,呆英那邊直接否決了這筆交易。 原因就是他們美爹不允許華夏資金收購任何西方國家的半導體公司,哪怕是垃圾也不給。 畢竟破船還有三千釘,他們堅決不允許華夏資金從他們手里得到半點好處。 連nwf這種垃圾公司,美麗國都管那么寬,英偉達這種想都不要想。 但凡李遠暴露自己的意圖,很快就會被各種手段拉閘。 畢竟論起不要臉,誰能比得過美利堅。 a股拉閘還會留底線,在美股拉閘,人家會把你的底褲都給扒掉。 目前英偉達只有五百二十億美元的市值,李遠手里持有27%的股份,市值也就一百四十億美元。 實際上,為了這筆籌碼,他花費了足足一百六十億美元。 擎天資本那邊花費的要少一些,因為雙方持倉的時間點不一樣。 擎天資本目前持有17%的股份,總價值八十九億美元。 實際上投入資金已經達到了一百零三億美元。 如果不是李遠這邊一直給他們打掩護,這個位置,擎天資本必定爆倉,那是毫無疑問的。 大量籌碼都被李遠給承接了,擎天資本那邊壓力很小。 目前擎天資本的成本降了下來,畢竟后面雙方壓力都大,為了不露出破綻,擎天資本瘋狂接籌碼。 擎天資本的成本是130美元,他們接了大量120美元左右的籌碼,降下來不少成本。 可以就在爆倉線上。 他們的總虧損,不能超過十七億美元,一旦虧損達到這個位置就代表爆倉。 現在其實也就僅僅差了三個點而已。 不過他們后續還能繼續加大資金投入,目前還有差不多五億美元,上了杠桿就是五十億美元。 按照在120美元這個位置的博弈程度,摩根想要拉爆,至少要把英偉達的股價砸到105去。 畢竟后續一個點都得讓擎天資本拿幾億美元砸,要不是李遠這邊幫忙,需要花的錢更多。 李遠知道,現在已經跟量化沒關系了。 連續三周的博弈,慢慢引量化入局,到最后摩根不得不拋開量化親自下場。 摩根沒得選,因為投入的太多了,不知不覺就投入了兩三百億美元。 帶杠桿的也是錢,本金雖然才二三十億美元,實際上虧損同樣也會上杠桿。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