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游學-《風雨大宋》
第(1/3)頁
杜循得了李兌回鄉的消息,便快馬趕回臨穎縣。這一年多來吃了無數苦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己沒人撐腰。如果有李兌這么個人在,耀武揚威的吳家又算得了什么。
臨近縣城,路兩邊綠樹紅花,不遠處穎水河水清澈,無數水鳥在飛翔,杜循心中無限感慨。
不知不覺二三十年過去了,如今已是中年,經過時間的沉淀,少年只剩下了美好的回憶。
許州正處中原,晚唐五代一百多年動亂,早已沒有什么世家大族。整個臨穎縣里,除了幾個村學究教幾個頑童的蒙學之所,沒有一所學校,大族的族學之類就更加無從談起。從來識字,世傳詩書的不過就那么七八家人家。李家先祖唐時中過進士,杜家則是后晉時進士及第,不過官當得都不大,留下的家業不多,最大的財產就是留下了讀書的傳統。杜家小門小戶,傳下的書倒不少,杜循猶記得,李兌帶著兄弟走了十幾里路,到自己家里來借書。那時他們都是少年,經常一起切磋學問,渡過了一段美好時光。
想到這里,杜循嘆了口氣。一起讀書的時候不覺得,后來真正走上科舉之路,才知道自己與李兌差得遠。李兌二十多歲便順利發解,一舉高中,從此與自己漸行漸遠。前年自己也成功發解,本以為也能如李兌那般,高中進士,從此躍出龍門,哪里知道最后成了一場災難。
人最難的是自知,做學問尤其如此。到開封府參加了一次省試,杜循才知道自己差得有多遠。本州發解試的時候,自己有李兌的推薦,想來當時的通判是給了面子的。
進了城,杜循穿城而過,徑直來到了杜中宵讀書的地方。
兒子犯進屋內,杜循見書案上擺著《禮部韻略》,旁邊是杜中宵的手稿,點頭道:“按常例,來年又到發解的時候了,你現在正是用功的時候。我被罰殿三舉,此生已科舉無望,你莫荒廢了光明?!?
杜中宵恭聲稱是。這是他們這些人家的慣例,家里怎么也有一個人在科舉上努力,幾代傳下來就是如此。父親用功,兒子便把重心放在養家上。等到兒子成年,父親希望不大,便由兒子接力,父親專心養家。幾代人努力下來,總會出一個天資過得去的,從此改換門庭。
這個年代的進士,很多出自這樣的家庭,越是小地方越是如此。
杜中宵拿起《禮部韻略》道:“這是朝廷新頒的韻書,李官人特意帶回鄉里,給族中子弟。我前次去拜訪,得官人賞識,拿回來讓我先錄一部?!?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鹿邑县|
沙坪坝区|
航空|
神木县|
阿克陶县|
永修县|
永清县|
堆龙德庆县|
玉龙|
开平市|
青田县|
阿图什市|
宜春市|
浪卡子县|
昔阳县|
元阳县|
武平县|
团风县|
拜泉县|
蒲城县|
榆社县|
宁都县|
龙井市|
马山县|
阿尔山市|
江孜县|
林芝县|
海晏县|
承德市|
昌黎县|
柘城县|
辰溪县|
安岳县|
高安市|
彩票|
嵩明县|
郑州市|
洞口县|
亳州市|
富锦市|
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