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隨從與屬下-《風雨大宋》
第(1/3)頁
第二日一早,杜中宵早早換上公服,準備去州衙畫押。韓月娘一直送到門口,小聲道:“既然知州相公不讓你這些日子處置公事,去畫過押后,早早回來。我們初來,好多事情要做。”
杜中宵笑了笑:“我自然理會。只是為人屬下,又是新來,這些事情不好怠慢。”
說完,帶了柴信和兩個排軍,也不騎馬,向不遠處的州衙行去。
進了州衙,徑直去長官廳。到了地方,知州韓億和通判劉幾兩人都不在,只有幾個公吏在那里一邊處置公文,一邊閑聊。杜中宵畫了押,便到都廳來。
州衙辦公最重要的三個地方,知州和通判的長官廳,杜中宵等幕職官需每日前來畫押,看知通兩位長官有沒有什么命令。韓億是以資政殿學士的重臣身份出任知州,基本不理庶務,劉幾不單設通判廳,一起在這里辦公。另一個就是判官、推官日常處理事務的都廳,也稱使院,源流上來自于晚唐五代的節度使屬官,是杜中宵日常上班的地方。還有一個錄事參軍等諸曹官辦公的地方,稱為州院,顧名思義,源流來自于以前的州郡屬官。諸曹官不需至長官廳畫押,政務大多是在他們那里處置。
宋朝地方制度源自唐代,設置上明顯分為兩個部分。一是沿襲自隋朝的州郡諸曹官,再一個是沿襲自晚唐的節度使體制的幕職官,只是幕職官不再管理軍政而已。諸曹官是主體,幕職官是補充,地位上幕職官高于諸曹官,有把關、審核的職能。
都廳是州級官員聯合辦公的地方,日常由簽判管理,到了節假日,知州在此當值,因為這里的公文大多都要知州、通判通簽。杜中宵的推官屬于這個系統,不過他在旁邊有自己的辦公地點,只要每日過來畫押,經常過來走動就可以。所謂諸官會集,其實主要是他們下屬的公吏,每天這里不能斷人。
到了都廳,拜過了正當值的簽判趙抃,畫過了押,兩人閑坐。
趙抃道:“近些日子,州里最大兩件事,一是催收秋糧,再就是汴河漕運。今年賴天之幸,五谷豐登,秋糧收得及時,不需多勞心。現在秋天,正是最后一次漕糧發運的時候,汴河漕運事大。汴渠過本州在永城,那里距州城較遠,年年必有州官在那里主事。前幾個月,譚推官任滿,掌書記回鄉守喪,州里人力捉襟見肘。你來得正是時候,在州城里過些日子,便就要勞煩到永城去了。”
杜中宵拱手:“但憑簽判吩咐。”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黔江区|
迁西县|
邯郸县|
竹溪县|
钟山县|
宁陵县|
闻喜县|
台江县|
郧西县|
枣强县|
武功县|
定安县|
宣汉县|
清原|
新泰市|
水城县|
保德县|
凭祥市|
河间市|
武宣县|
葵青区|
宁国市|
关岭|
金溪县|
长岭县|
香港
|
商河县|
吴堡县|
同江市|
黔南|
凤凰县|
泰和县|
枣阳市|
皮山县|
柳林县|
家居|
肥乡县|
天全县|
固安县|
内黄县|
迁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