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15章 初具規模-《風雨大宋》


    第(3/3)頁

    正在這時,不遠處有人高喊:“是杜官人么?真是好巧,我們昨日回并州,今天就見到了!”

    杜中宵轉身一看,原來是馮原三人,還有幾個不認識的人站在遠處。

    急忙讓陶十七把幾個人請到了棚子里,寒喧兩句,杜中宵便道:“馮員外,你們到雁門寨去收買毛皮,一去這許多日子。事情還順利么?”

    馮原道:“托官人的福,一切順利。這幾位都是同行的商人,聽說官人在這里建了貨場,特意跟著我們一起來看。我們這次帶來的毛皮,可是上次的數十倍不止!”

    杜中宵笑道:“越多越好!你們看,這處貨場如此廣大,多少毛皮都存得下。還有,那邊鞣制的地方已經建好,只要你們落定,便就可以招集工匠,進行鞣制了?!?

    一邊說著,杜中宵一邊帶了馮原等人,到鞣皮的地方觀看。這些人常年販運毛皮,對于鞣皮的工藝都不陌生,見這里井井有條,都對此處有了信心。

    以前并州鞣制毛皮的加工能力不足,拖后腿的其實不是工藝,而是小作坊式的生產方式。由于規模過小,純手工作業,每一家的加工能力都不大,又形不成合力。杜中宵搞了這一處大作坊,除了關鍵的幾種工藝,大量的制造過程被合并到了一起,僅此一項,就不知道節省了多少人力。又使用廂軍,做那些不需要技術的工作,不多的工匠便就形成了巨大的生產能力。

    這就是觀念的差別。杜中宵千年的見識,知道規模效應有多少好處,怎么可以快速提升效率。先是把小生產者聚集到一起,形成工場,使生產場地和工具共用,效率疊加。等到成了規模,再在工場中設計使用機械,進一步提高效率,從而形成良性互動。生產規模起來了,市場也就形成了。等到這里成了毛皮加工中心,并州城的鞣皮匠人肯定會爭先恐后地搬來這里,慢慢不必輪差。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东区| 南安市| 垦利县| 威海市| 肥城市| 舟山市| 韶关市| 宕昌县| 从化市| 龙胜| 扬中市| 鹤庆县| 蛟河市| 古田县| 鹤壁市| 韶关市| 临沂市| 太和县| 集安市| 额尔古纳市| 洪湖市| 布拖县| 吴旗县| 潜江市| 东海县| 扬州市| 通江县| 孟连| 青河县| 濉溪县| 鄢陵县| 汤原县| 无极县| 江陵县| 鄂托克前旗| 达孜县| 高邮市| 井冈山市| 教育| 辽阳县| 来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