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左右逢源-《風雨大宋》
第(1/3)頁
張岊站在城北巨大的烽燧上,看著遠處山頭上的幾匹馬,暗自冷笑。這處烽燧建在高處,天氣晴好的日子,周邊十里之內盡收眼底。契丹的探馬這幾日一直在周邊轉悠,張岊早就注意到了。看來契丹人不死心,自己已經占了唐龍鎮,他們還是打著前來劫掠的主意。
契丹靠近河東路的寧邊州和武州都是這兩年建起來,偷偷設立,沒有知會宋朝。這兩州建的地點都很微妙,正處于兩國沒有明確劃界的地方,隸朔州之下。契丹打的主意,是偷偷蠶食周邊小蕃部,造成既成事實,在條件合適的時候,吞并宋朝的疆土。
這一帶蕃部眾多,交通不便,對宋朝來說治理相當困難。加上數十年前,潘美鎮守河東的時候,大量遷移農戶入內地,使這一片游牧農耕混雜的地區,農業消失,只剩下了游牧民族。對游牧民族,契丹的手段比宋朝多得多,很多小蕃部都被其控制。
唐龍鎮這里,是真宗年間,來家內斗的時候,一方引契丹兵為援,契丹乘機插手這一帶事務。
寒風呼嘯著刮過大地,枯枝敗葉在地上旋圍,刮在身上冰冷刺骨。自下了那一場雪,天氣一天冷似一天,寒冷的冬天即將到來了。
一個親兵走上烽燧,對張岊叉手道:“都監,有克順族首領前來拜見,等在城里。另有部署王太尉派人赍公文來,其兵馬已至黃河,約都監與杜知軍到火山軍共商軍事。”
張岊點頭,走下烽燧,進了城里。依軍制,部署高于都監,但不一定是統屬關系。遇戰,官卑者先出迎敵,常例都監帶兵三千,部署帶兵萬人。張岊兼任沿邊都巡檢使,事權高于王凱,兵力則比他少,在麟府路軍馬司的地位也低。杜中宵是文臣知軍,兼本軍兵馬都監,又是另外一個系統。三人并沒有明確的統屬關系,遇到戰事,應該商量著來。
唐龍鎮是麟豐府三州北邊屏障,張岊帶兵進占,王凱立即帶兵進入豐州,進占各地,重整殘部。此時黨項與宋大戰數年,又經過與契丹一場大戰,已退回屈野河以西,屈野河也是宋和黨項法律上的界河。
從豐州到唐龍鎮,在被黨項破之后,大量人口財物被擄掠,已經殘破,此時屬于三不管地帶。在此之前,宋軍駐守府州,在屈野河東岸與黨項對峙。豐州置之不理,任由小蕃部自治。
慶歷四年,宋朝曾有意放棄麟豐府河外三州,使其脫離朝廷控制,徹底成為羈縻藩鎮,作為跟黨項的緩沖區。歐陽修奉命巡邊,否定了此事,并提議開墾河東路的禁地。其時明鎬鎮河東,在麟豐府三州的處置上支持了歐陽修,但卻不同意開墾禁地。
杜中宵到火山軍,先是建了營田務,率先開墾禁地。又與張岊一起,分別占領唐龍鎮和偏頭寨,搶先進入三不管的這一片小蕃部地域,實際還是兩年前歐陽修的提議。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湘乡市|
普兰县|
惠水县|
塔河县|
嘉祥县|
三门县|
池州市|
池州市|
西丰县|
丹江口市|
盐城市|
成安县|
航空|
仁寿县|
山东省|
招远市|
上高县|
蒙自县|
博兴县|
大名县|
万山特区|
德保县|
永兴县|
望谟县|
新乐市|
木兰县|
漠河县|
汝南县|
克拉玛依市|
京山县|
云和县|
远安县|
榆社县|
滕州市|
吉安市|
泸西县|
南溪县|
神木县|
安福县|
赣榆县|
山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