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遠方來客-《風雨大宋》
第(3/3)頁
高昌和于闐通中原的一南一北兩條商路,后人稱為南北絲綢之路。龜茲現在屬高昌治下,那里的人善做生意,北路的商隊多是龜茲人。
自漢到唐,中原政權在西域維持了千年統治,漢化程度很深,官民大多心向中原。宋朝在那里的影響力面臨最大的兩個問題,一是道路不通,交流不便。再一個就是軍事上被契丹壓制,一般勢力,都是向契丹稱臣,同時想方設法跟宋朝做生意。
黨項叛宋建國,隔斷了西域商路,也斷絕了那里與中原的往來。留在河西和西域的漢人,失去了中原的根基,逐漸番胡化。加上西邊黑汗國不斷入侵,伴隨著宗教因素,那里的漢化色彩逐漸變淡。
馮原招募來的這些毛皮匠人,原都是在河西數郡居住,以漢人為主。隨著黨項不斷西進,他們從西涼府一直西遷,到甘州、到肅州,最后數郡的匠人都集中在漢人為主的歸義軍。最終元昊攻破歸義軍,他們進入高昌,其中一部分深入漠北,到了韃靼人地盤,多聚集在商路附近。
聽了馮原的描述,杜中宵也不由唏噓。從漢朝起,河西四郡已經是漢地,以漢人為主。后來各朝代不斷內遷番胡,突厥從北來,吐渾、黨項從西來,慢慢占據了從黃河上游的河曲,到火山軍這一帶的黃河中游河曲的廣大土地。如此時立國的黨項夏國,境內漢人不過十之一二,集中在少數幾個大城,已經完全成了胡地。河西四郡被隔絕在外,慢慢被周邊吞噬。
火山軍以北的這一片土地,后世稱為河套,黃河百害,惟利一套,指的就是這里。這一帶加上黨項興慶府和靈州一帶的灌溉平原,是經營西域的根基,河西四郡就是道路,沒有根基,道路也就沒了。
黨項這數十年的擴張,從河西四郡被趕出來的漢人其實很多,流落各地。
與馮原聊了一會,杜中宵問道:“來的人有多少?有沒有安排住處?”
馮原道:“一百余匠人加上家眷,加上一些隨同前來的人戶,約有三百余帳,現在城外扎營。”
杜中宵道:“他們千里遠來,不可慢待。這樣吧,我這里備好酒肉好菜,今夜請他們。明日便由軍兵護送,徑去火山軍。他們將來是有大用處的,不可在唐龍鎮久待。”
馮原叉手應諾,去向城外的人報信。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黑水县|
西吉县|
渝北区|
巴马|
荣成市|
湖口县|
尼玛县|
武乡县|
景德镇市|
青浦区|
嘉鱼县|
普陀区|
涿鹿县|
延边|
马公市|
伊川县|
苏尼特左旗|
灵寿县|
贵阳市|
乐安县|
常州市|
沙河市|
石门县|
祥云县|
松原市|
定州市|
都江堰市|
沧源|
微山县|
横山县|
大港区|
新丰县|
吉林省|
康乐县|
辛集市|
崇仁县|
广德县|
新蔡县|
阳山县|
江安县|
禄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