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表功-《風雨大宋》
第(1/3)頁
鄭戩從并州經忻州,過岢嵐軍,前往麟府路巡視。雖然與黨項議和,但兩國交界的國境不明,黨項人不斷侵耕,年年都有糾紛。作為河東路經略使,必然是要巡視一番的。
到了保德軍,鄭戩沒有渡河去府州,而是折向北,先到火山軍看一看。杜中宵在這里一年,人戶翻番,錢糧增加的更多,治績卓著。不親自看看,鄭戩難以相信發(fā)生了這么大的變化。
得了消息,杜中宵帶著屬下官員,到與保德軍的邊境迎候。
到了中午時分,迎到鄭戩大隊人馬,行禮如儀,杜中宵陪著鄭戩一路北行。
看著停在路邊避讓的運貨大車,鄭戩對杜中宵道:“這一路走來,惟有過了保德軍向北這一段的路最好,可以行大車。其他路段,只能人背肩扛,牲畜馱運,道路著實不堪。”
杜中宵道:“這一段路,是去年冬天下官跟保德軍商議,一起建起來的。路面夯實,路的中間高兩邊低,雨天不積雨水。兩軍軍民一起出工,費了不少錢糧。”
鄭戩微笑道:“聽保德軍說,火山軍給了他們不少錢糧,才肯修路。我著他們修到岢嵐軍去,便就不肯。如果一直到并州都是這種大路,麟府路這里就能省不少錢糧。”
杜中宵連連點頭:“下官聽過一句話,要想富,先修路。路修起來,各地互通有無,沿途的百姓都能得好處。麟府路大軍過萬,河東路二十州供糧,歲費錢過百萬貫,尤自不足。如果修起路來,使用大車運糧草,便能節(jié)省許多。修路動用的人力,并不會比轉運糧草的人力多,可說百利而無害。”
鄭戩點了點頭:“你說的不錯,可經略司和沿途各州縣,委實拿不出這么多來,需從長計議。還有路上行的大車,也只有你這里見到,想必價錢不菲。”
“貴肯定是貴的,不過跟人扛肩背比起來,還是劃算。一年百萬貫,能買無數(shù)大車。”
麟府路駐禁軍一萬余人,歲費糧數(shù)十萬石,草過百萬束,運費驚人。僅僅是糧草運費,麟州和府州一年就要一兩百萬貫,那里的兵純粹是用錢堆起來的。這些錢能修多少路,買多少大車?只要一算賬,就知道該怎么做。不過對于地方來說,糧草收于百姓,讓他們自己搬運,干線上的運輸,是朝廷和經略司組織。而修路則要地方出人出錢糧,很少有州縣能夠組織得起來,非要經略司統(tǒng)一組織不可。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郸城县|
保亭|
乌鲁木齐县|
华蓥市|
尼玛县|
顺昌县|
江安县|
台山市|
武强县|
三原县|
威宁|
滨海县|
丰镇市|
洛宁县|
静宁县|
赞皇县|
会泽县|
阳春市|
响水县|
河间市|
富平县|
疏勒县|
连南|
晋城|
句容市|
泾源县|
永丰县|
贵港市|
藁城市|
德令哈市|
永吉县|
富平县|
凉城县|
虎林市|
定陶县|
连州市|
福建省|
张家港市|
文登市|
色达县|
双鸭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