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同年重逢-《風雨大宋》
第(2/3)頁
想了一會,韓絳道:“現在朝中重臣,多是新進,我熟識的也不多。你此次入京試館閣,是知開封府明知府所薦,要不我帶你去拜會一番?”
杜中宵搖了搖頭:“今日天色晚了,明日再去吧。我與明知府素昧平生,得他舉薦已是大恩,自該去感謝一番。至于其他的,不能妄想。”
明鎬在河東路任職多年,舉薦杜中宵,是以前他舊部所請,跟杜中宵并無交情。這已經是難得的情分,杜中宵自該去道謝,其他的就不能多想了。
聊了幾句,見韓絳也沒有門路,杜中宵道:“算了,館閣是朝廷育才之地,該憑真才實學進去,不當想什么歪門斜道。這幾日我好好準備一番,靜待召試就是。”
韓絳點頭:“正該如此。此次與你一起試館閣的是解賓王,若是無事,可去走動一番。”
杜中宵這才知道此次入京召試的不只自己一個人,急忙問解賓王的情況。
解賓王年紀已大,為官從年,與杜中宵不同。明道年間知黃縣的時候,遇到天災,努力救濟,存活了許多百姓性命,恰巧陳執中是京東路轉運使,極是賞識他。現在陳執中為首相,薦他入館閣。
其實解賓王這種才是館閣官員常見的情形,中進士之后在地方幕職任上歷煉十余年,有朝中重臣賞識,才有進館閣的機會。在館閣這清要之地,如果被朝廷賞識,便進入臺諫詞臣的升官快車道,迅速走上人生頂峰。如果沒有表現的機會,便帶著館職出外任知州,以后看各人造化。
杜中宵為官五年多,做過推官、知縣、簽判、知軍,二十多歲便就被舉薦,走的其實是科舉名次在前的少年進士的路。這個軌跡,同年之中,其實是王安石才有資格走的。不過王安石心氣極高,認為地方上鍛煉更加重要,不屑于走館閣這條快車道。而當年的狀元楊寘又英年早逝,慶歷二年進士的名額此時是空缺的,杜中宵得到機會,也有這個原因。
正是因為年輕,這個機會得來是易,杜中宵才格外珍惜,患得患失。一旦錯失機會,極有可能就會外任通判或者知軍,很難得到知州職事,那就不知道何年何月才出頭機會了。
問過了解賓王,杜中宵心中略有了底。與自己相似,解賓王也不以文章著名,倒是在地方上多有治績。舉薦他的昭文相陳執中,本就不是科舉出身,偏重實務而文詞不足,又特別得皇帝信任,被很多官員譏刺為不學無術。有這樣的背景,這一次召試不重詩賦也說不定。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合奇县|
甘南县|
乡城县|
从江县|
北宁市|
益阳市|
麟游县|
渝北区|
上思县|
醴陵市|
五原县|
石楼县|
呼图壁县|
吴堡县|
田阳县|
利津县|
乌兰浩特市|
乐亭县|
久治县|
五华县|
滨海县|
普兰县|
阳西县|
鄂伦春自治旗|
鄂托克旗|
内丘县|
长沙县|
邮箱|
宣化县|
汨罗市|
镇江市|
阆中市|
文安县|
武隆县|
泰安市|
白河县|
临武县|
博乐市|
崇义县|
潮安县|
临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