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意興闌珊-《風雨大宋》
第(1/3)頁
杜中宵和李繼和相對而坐,一邊聊著天,一邊飲著酒。
帳外面,鐵炮壓制住了城頭,在南城門兩側留出了一片空白地帶。王凱指揮著神衛軍士,把重新搭好的曲城靠到城墻上,五百精兵魚貫而上。
到了這一步,大局已定。杜中宵不再參與戰事,也不觀戰,自顧與李繼和在帳中飲酒。
聽著外面殺聲震天,李繼和道:“學士,你到貝州之后,立即扭轉戰局,今日攻城必勝。到了這個時候,怎么不出去看一看,只顧在這里飲酒?”
杜中宵道:“不過數百士卒叛亂,裹挾城中百姓,依賴堅城,才拖延到今天。城一破,便就如砍瓜切菜一般,有什么好看?再者說了,這又不是面對外敵入侵,叛亂的終究是本朝百姓,不過一時被妖教迷了心智而已。作亂著實該殺,但讓亂子起來,朝廷就有許多不是。”
李繼和點了點頭:“學士說的是,這仗原就沒什么意思。”
貝州之亂,當然不是農民階級反抗地主階級的戰爭,這場亂子,農民只是旁觀者。但這幾年彌勒教的大規模傳播,卻說明了社會矛盾激化,底層人民受到的壓迫加深。從這個意義上說,此次叛亂,朝廷應該負更大的責任。
但誰負責呢?西北黨項叛亂,耗費了無數錢糧,卻一戰不如一戰,最后只能議和。不管用什么樣的名義,每年都還賜絹帛,可謂是內外交困,丟盡了大宋臉面。陜西、河東、河北沿邊三路,這幾年負擔沉重,最后換來這種結果,不出亂子才不正常。
杜中宵親歷其事,知道這種局面,不是某一個人。或者某幾個人能夠擔起責任的。這種結果,說明天下出現了問題,而且非常嚴重。黨項數州之地,為了對付元昊,朝廷花了太多的錢,說明官僚體系的效率不高。以優勢兵力,天下近半精兵,屢戰屢敗,說明軍事上的問題更大。
朝廷沒有什么對不起作戰禁軍的,戰事不力,推不到對軍隊苛刻上面。幾年作戰,朝中官員普遍捐出俸祿的一部分,支援戰事,前線將士足兵足餉。數年無大勝,朝廷對軍功依然慷慨。近的如貝州城下的王凱,不過十年時間,就由一個底層的巡檢,升到了武臣極任的管軍大將。更典型的如狄青,十年間由一個捧日軍小校,做到了一路都部署,管軍大將。再進一步,杜中宵沒記錯的話,狄青要做副樞密使了。
從禮遇上講,管軍大將與樞密副使相等,俸祿上還要更加優厚一些。不過副密院是文臣系統,偏向于軍令,掌管著人事和財政,權力更大。
杜中宵記得以前有人論宋朝的武將,有人把狄青與岳飛相提并論。杜中宵查了狄青的履歷,兩人根本沒有可比性,狄青從來沒表現出能夠指揮一場大規模戰役的能力。實際上在這個年代,高級將領中沒有任何一個人表現出這種能力,宋軍沒有打贏一場大戰。狄青的戰功,在西北并不突出。
不了解事實,對于西北慘敗,經常會得出官員貪污腐敗,將領怯懦怕死,士兵濫竽充數這種想當然的結論。其實與對面的黨項比起來,宋軍這些毛病,遠比對方輕得多。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禄劝|
兰西县|
莫力|
丰城市|
宜都市|
肇庆市|
祁阳县|
宜黄县|
宜昌市|
仙桃市|
尤溪县|
松溪县|
阜新市|
无棣县|
泸溪县|
安阳市|
开封市|
白山市|
藁城市|
福州市|
柳河县|
四会市|
庆城县|
双城市|
普定县|
阳西县|
呼和浩特市|
建湖县|
武义县|
长宁县|
阿坝|
东乡县|
大方县|
泽普县|
长宁区|
大邑县|
财经|
泉州市|
林州市|
中牟县|
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