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人人有書讀-《風雨大宋》
第(2/3)頁
花園一南一北兩排店鋪。北邊的店鋪是酒館雜貨,衣服鞋帽,外面還有幾個小吃攤。南邊則是賣紙墨筆硯,書籍字畫。正中一間大房子,房門大開,里面坐了幾個老人,喝茶聊天。另一邊的幾間房子,則傳出朗朗讀書聲,好似是一間村學。
宋祁道:“這里雖沒有野趣,倒有市井熱鬧。運判,這里是什么所在?”
杜中宵道:“回相公,這里每五百戶,便有這樣一處所在,算是市集,方便住戶。這一處小花園是他們游玩休憩的地方,北邊店鋪賣些日常使用的雜貨,四周的攤子是小販做些小生意,不用事事出營房過河去買。南邊賣筆墨筆硯,正中那一間,則是里正村老商議處理地方事務。村老是住戶選出來的,在那里輪流當值,衙門每月補些錢糧。另一邊是學校,教孩童啟蒙。這里的住戶凡孩童六歲以上,十二歲以下都要到那里學三年,官給補助,不收學費。”
歐陽修吃了一驚:“這里難道是人人入學,都有書讀么?”
杜中宵點頭:“不錯。其實也教不了多少東西,能夠認上千把字,粗通書算而已。”
“這已經了不起了——”歐陽修連連點頭。他雖然出身官宦之家,但父親早亡,幼年貧困,依托于叔父家里。小時候啟蒙是靠著母親在地上畫字,條件非常艱苦。其實歐陽修的父親活著的時候,因為離異再娶,對歐陽修這個前妻生的孩子并不待見,不去世歐陽修的條件也好不到哪里去。反倒是繼母出身于書香門第,對歐陽修沒有偏見,悉心教導。
感嘆于自己身世,歐陽修對這里人人入學分外感慨,覺得是了不得的德政。
柳植看著花園那里嬉笑玩鬧的孩童,捋著一把花白胡子道:“六歲到十二歲,入學三年,三年之后又該如何?若是沒人教導,終究可惜。”
杜中宵道:“這里只是啟蒙的地方,若是學得好,三年之后會有考試,過了自去其他學校。鐵監處處要人,只要有一技之長,學上幾年,就到鐵監里做活。有文章做得好的,便去州學縣學。那些實在一無是處,頑劣不堪的,便就沒有辦法,只能自謀生路了。”
這個年代可沒有免費義務教育的條件,鐵監能夠提供三年免費教育,已經是了不起的德政。三年時間,應該學會一千多個字,會簡單的數學運算。只要過了,就可以到鐵監的學校去,按照個人興趣和家長規劃,進一步學習。一般的將來做工人,好一些的做技工,至于以后,就要看在鐵監里的發展了。至于那些讀經史做文章的,自然有國家體系的州學縣學,將來去考進士,屬于另一個系統了。
不能夠在這個教育體系里冒出頭來,那就只能由家庭安排生路,與鐵監無關。鐵監缺人,不管是技工還是力工,都不會從被教育淘汰的人中招,寧可去外地招募。
鐵監是工廠,嚴格說來不會管工人的生老病死。按照薪資體系給他們發錢,如何養家,是工人自己的事情。就連這里的營房,也是鐵監資產,家里沒有人在鐵監里做事,鐵監是要收回去的。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平区|
拜泉县|
高陵县|
喜德县|
获嘉县|
保靖县|
顺昌县|
铅山县|
海南省|
敦煌市|
大足县|
绥芬河市|
咸宁市|
驻马店市|
富顺县|
贡嘎县|
台南市|
襄樊市|
高青县|
英超|
汉川市|
乾安县|
潼南县|
武山县|
秀山|
砚山县|
子洲县|
兴文县|
民和|
阳春市|
友谊县|
沛县|
阿图什市|
离岛区|
隆德县|
金寨县|
浑源县|
张家港市|
临汾市|
滁州市|
济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