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襄洛鐵路-《風雨大宋》
第(3/3)頁
范仲淹點了點頭:“也是,走鎮戎軍不必翻山,地方平坦,想來容易修路。”
說完,神色黯然,輕輕搖了搖頭。與黨項已經議和,這些事情只能想想了,當年的金戈鐵馬早已經遠去。即使向西北鋪鐵路,已過六十歲的范仲淹,也不大可能再到邊疆去了。
這里的幾位年老大臣,比如晏殊和范仲淹,以及宋祁,對于黨項一直耿耿于懷。與黨項的戰爭正是他們當政的時候,最后以這種方式結束,每個人都不甘心。不甘心又怎樣呢?范仲淹是在西北過仗的,打不贏就是打不贏,樂觀一點也就是防守有余,進攻不足。
如果早有這樣一條鐵路,軍隊和物資能夠源源不斷地運到西北,又會是什么結果呢?作為當年的西北主帥之一,范仲淹禁不住這樣想。或許,不會那么狼狽,但要想戰勝元昊,總覺得還是不足。
見眾人感興趣,杜中宵道:“其實鋪鐵路,通火車,不只是縮短了運送人員和物資的時間,節省了運費。更重要的是,有了這種手段,從其他方便能夠節省下大筆錢財。”
作為轉運副使,李鋮對此是最感興趣的,見杜中宵說起,忙道:“運判,鐵路和火車是你們鐵監制出來的,你管著,想來比我們都看得清楚。到底有哪些好處,不妨說上一說。”
杜中宵拱手,道:“便以剛才說的西北為例。如果有了鐵路,中原大軍數日可達。不只如此,陜西路的軍隊,幾天時間就可調到數百里外。如此一來,就不必到處建堡寨,處處設防。一路有警,方圓千里的大軍可以云集對敵,不致因處處設防每路的兵馬都不多,被西賊各個擊破。此是軍事意義。再從朝廷花費來講,中原物資可以方便地調運到西北,便就不必依賴商賈,延邊入中法沒有必要了。僅此一項,就可節省千萬貫不止。而且,運輸方便,前線的物價就不會太貴,又省下一大筆錢。”
李鋮點了點頭:“說得有道理。前些日子,田計使來書,說許多人都言鐵路好處,欲要今年秋冬之季鋪設襄州到洛陽的鐵路,讓我們議一議。運判覺得如何?”
杜中宵道:“從襄州到洛陽,有兩條路。一條是走鄧州、南陽、魯山關,經汝州到洛陽。還有一條是走唐州,過葉縣去汝州。西線路短,若鋪起來比東線便捷,此不必說。但六十里魯山關都在山中,能不能鋪路,下官說不好。穩妥起見,走唐州,過葉縣,雖然遠了一些,一路都是平地,倒是有可能。”
李鋮點頭:“有道理。魯山關一向通不了大車,鋪起來不易,還是走唐州穩妥。運判,如果鋪這樣一條路,不知秋冬兩季可否完成?”
杜中宵道:“副使,只是鋪路,當然不難。但是,這樣長的路,鐵監積攢下來的鐵,就全部都用完了。再鋪別的路,鐵監挪不出鋼材來,要用錢了。”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修水县|
浦县|
卫辉市|
民勤县|
莎车县|
左权县|
宣城市|
东山县|
宜章县|
武胜县|
九龙坡区|
镇原县|
张北县|
萨嘎县|
绥江县|
镇安县|
那坡县|
萨迦县|
龙江县|
澄城县|
海阳市|
馆陶县|
九龙坡区|
东丰县|
会泽县|
济宁市|
桓台县|
西乌珠穆沁旗|
江油市|
凉城县|
顺昌县|
和平县|
广丰县|
蓝田县|
吉隆县|
武山县|
全州县|
嘉祥县|
定兴县|
普兰店市|
昌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