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129章 由他去吧-《風雨大宋》


    第(3/3)頁

    杜中宵擺了擺手:“龍圖言重了。鐵監的學校,只是三年,讀書認字,能夠寫寫算算而已。他們這些人,算不上什么師尊,無非是教些知識混個口食罷了。頑童又知道什么,學過三年,自有去處。”

    見歐陽修還是憤憤然的樣子,杜中宵道:“前面我們找個地方,喝幾杯酒,何必生這些閑氣。”

    杜中宵眼里,從來沒有把鐵監的學校教師視為為人師表的人,他們只要教識字和簡單的算術就可以了。相應的,他們的待遇不高,基本與鐵監工人一樣,杜中宵的說法是教職工。

    拿著扛大包的錢,卻做士大夫的要求,這種人哪里找去?按歐陽修的觀點,鐵監的學校根本就招不到老師。這些教師就是份簡單的工作,不能過多要求。只要他們在學校的時候,嚴格按照學校的規章制度辦事,業余時間哪個管他。與其嚴格要求,又不能給與金錢與地位,弄出一堆偽君子似的老師,還不如公事公辦呢。工作時嚴格就好,業余時間管他們做什么,只要不作奸犯科就好。

    投入有限,在教師身上舍得花錢,愿意請名師嚴師,就必然會減小教育范圍。要普及教育,就不要對啟蒙教師提過多要求。學生啟蒙了,自然會有專門的學校,那才是真正教書育人的地方。

    世間事處處皆學問,教人啟蒙讀書也沒什么了不起。教人識字的老師要這樣,那教人做事的又當如何?教與學,不必把雙方關系看得那么重。不要跟傳統意義上的師生關系比,那不只是教知識,而是傳道授業解惑。啟蒙的老師,只要把書本上的知識教了,是能傳道還是解惑?實際做不到。

    學校是教知識的地方,不要帶上太多的功能,事情還是簡單一些為好。附帶的東西太多,往往會把主業給忘了。啟蒙之后有各種學校,想學什么就去學,只要考得上,學校愿收就行。

    杜中宵可是記得宋朝歷史上最重要的教育革,即三舍法。從縣學開始,層層選拔,分為三舍,一直到太學。依表現和成績,直接代替進士考試。這種改革一點也不成功,既沒有擴大教育范圍,也沒有提高整個社會的文化水平。反倒是途徑單一,利于控制,加劇了黨爭。

    傳統意義上的教與學,是此時的書院,雙方自愿,不只教知識,還教思想,學校不適合。

    教育一桿子捅到底,從啟蒙開始,上了好學校,就可以上更好的學校,一直到最后,獲得遠超他人的社會地位,又有什么好處。聞道有先后,達者為先,不是先上學的為先。教育系統越嚴密,越容易造成父傳子,子傳孫,最后子子孫孫成了一潭死水。社會要有紀律,但不能太刻板,適當亂一點好。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米林县| 嘉黎县| 泰兴市| 沙田区| 萍乡市| 阿拉尔市| 汶川县| 伊宁县| 银川市| 囊谦县| 苍溪县| 通城县| 安庆市| 望都县| 宁武县| 南充市| 保山市| 龙南县| 新巴尔虎左旗| 五常市| 军事| 田东县| 贵南县| 濮阳市| 子洲县| 牙克石市| 建水县| 怀远县| 彭水| 和政县| 定襄县| 水富县| 开封市| 浠水县| 宜阳县| 河源市| 西青区| 邵阳县| 云安县| 南昌市| 东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