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十三郎高聲道:“不要亂,每隊約束好自己人馬,依軍令,與敵戰(zhàn)后自谷中回軍營!” 眾將稱是,各舉長斧馬刀,做好應(yīng)戰(zhàn)準(zhǔn)備。鐵甲騎兵的主要武器是長斧,接敵時使用,混戰(zhàn)后則改用馬刀鐵锏。與禁軍的騎兵相比起來,大家不帶弓箭,多了長斧。 兩軍緩緩逼近,看見前方的宋軍人馬俱披鐵甲,閃著寒光,倒吸一口涼氣:“聽說宋人有鐵甲,極是難破,怎么今天就遇上了?” 兩軍接近,十三郎看對面的度減慢,開始散開,大喝一聲:“防箭矢!沖!” 話音剛落,漫天的箭雨射來,一時遮蔽了天空。落到宋軍的鐵甲上,一陣叮叮響聲,如同小雞啄米一般。馬弓力弱,契丹人的箭頭也是一般,如何破得了鐵甲?宋軍陣形略亂了一下,迅變得整齊,持著大斧向契丹騎兵沖去。 海里征戰(zhàn)多年,還沒有見過這種打法,略一猶豫,便帶著大軍沖了上去。 宋軍的騎兵以弓手為主,契丹和黨項也是如此。每臨戰(zhàn)都是先以弓箭互射,哪方漏出破綻,中軍主力才會全力沖上去,一舉決定勝局。樞密院要求馬軍練之字射,便是這個原因。臨陣時能多射幾箭,接觸時后方短兵相接才更有利。而初接觸的弓騎,則向兩邊散開,繼續(xù)以弓箭射擊敵人。 鐵甲騎兵可以防弓矢,靠的就是正面對陣,以刀斧殺傷敵人。契丹對宋軍知之甚詳,熟悉了騎兵作戰(zhàn)時弓箭為主的戰(zhàn)法,第一次見到這種打法,一時慌亂起來。 十三郎沖在最前面,手持長斧,沒多久就與契丹騎兵迎頭撞上。看準(zhǔn)了海里的將旗,帶著鐵甲騎兵直沖過去。契丹騎兵的前鋒正在向兩邊散開,卻不想對手竟然直接向中軍沖去,一時亂成一團(tuán)。 長斧可砍可砸,十三郎神力,雙手揮舞開來,凡擋在身前的契丹騎兵俱被砸落馬下,無人可擋。其余鐵甲緊緊跟住,如同一個巨大的碾子,生生在契丹騎兵中碾開一條路來。 變化幾乎只在眨眼間,海里還有些蒙,就見到十三郎的將旗已到了離自己不遠(yuǎn)處。將旗是最臨戰(zhàn)最重要的指揮標(biāo)志,如果被對方斬將奪旗,必然慌亂,戰(zhàn)局很難收拾。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