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三路齊出-《風雨大宋》
第(1/3)頁
“這是什么城?”杜中宵指著地圖,問一邊的楊文廣。
楊文廣搖了搖頭:“不知道了。時間太過久遠,問過許多人,都不知其名字。”
杜中宵道:“既然如此,此次就不用城名,全用編號好了。以兀刺海城為一號城,西側十以上,東側十以下編號。各軍計劃,均以此為準。下令全軍,戰時全部用軍中編號,不得用其他名稱,以免混亂。”
楊文廣、趙滋和竇舜卿一起叉手諾。
杜中宵對十三郎道:“騎兵分為三部。一部三千人,掃蕩狼山諸蕃部。凡遇游牧部族,取其健壯馬匹,和所有軍器。并令其立字據,愿受大宋朝廷管轄,不得助敵作戰,否則痛加懲處。凡收走的物資,給他們一份清單,與字據騎縫,統兵官畫押。戰后,不參與作戰的,可以憑清單和字據到各城,發給他們錢物賠償,算作他們把馬匹和軍器賣給朝廷了。參與作戰的,則戰后嚴懲!”
十三郎稱諾。杜中宵打仗一向殺戳不重,殺的人多時,大部都是他們自己找的。
杜中宵又道:“另一部一千人,掃蕩黑山諸蕃部,其余與狼山一路同。剩下的騎兵約有四千人,隨大軍進發,自中路攻兀刺海城。那里正是狼山隘口,位于東西兩部中間,隨時接應。”
十三郎道:“東西兩部,如果遇到有大股黨項兵馬集結,救援兀刺海又該如何?”
杜中宵道:“放過他們即可,不管多少兵馬,全部放到兀刺海周圍,秦漢長城之間。記住,一發現黨項援兵來,立即報我。這一仗,不管黨項多少兵馬,都是由圍兀刺海及附近幾城的步兵作戰。東西兩部的騎兵,除掃蕩諸蕃部外,另外一個任務就是阻截潰兵。戰場在秦漢長城之間,南北約寬五十里,足夠開闊。有長城所限,大股潰兵想跑也跑不了,把長城兩端堵住即可。”
秦長城在黑山和狼山的南緣,保護陰山以南的屯田。漢長城在黑山和狼山的北緣,作為北上出擊的基地。兩座長城,基本把黑山和狼山圈了起來,形成一道走廊。狼山和黑山交匯的地方是谷道,是穿越陰山的重要道路之一。兀刺海城就位于谷道的隘口,配合附近長城的幾座城池,扼守要道。
秦漢長城之間,距離最寬的就是兀刺海城扼守的谷道這里,一在極南一在極北,相距約五十里。其他地方兩座長城形成的走廊沒這么寬,有的地方只有一兩路。兩端一堵,想跑就只能翻長城。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安市|
镇坪县|
花垣县|
衡山县|
甘南县|
邛崃市|
安吉县|
冷水江市|
三都|
青冈县|
古浪县|
西和县|
乐平市|
榕江县|
彰化市|
江华|
红河县|
石棉县|
江北区|
梅州市|
长治县|
宜宾市|
镇江市|
屏东市|
永春县|
周口市|
三台县|
天等县|
安宁市|
新丰县|
龙泉市|
邹城市|
伊金霍洛旗|
安多县|
琼结县|
禹州市|
沁水县|
郓城县|
昂仁县|
孝感市|
蓬安县|